温州市瓯海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继续打响一个品牌——“共同的家园”文化系列活动,共承办大型文艺演出30余场,播放电映2781余场,观众达到42多万人次。邀请省内外词曲名作家、编导组成“韵律三部曲”创作专家团,全力打造“瓯海韵律三部曲”。

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成功举办瓯海区出土文物特展和瓯海文化遗产摄影比赛等活动。启动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整理出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泽雅屏纸、彩石镶嵌文本送交省文化厅,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送周岙挑灯、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泽雅屏纸制造工艺、彩石镶嵌等4项参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07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6.1万册,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文化站13个。有“东海文化明珠工程”2个(梧田、南白象),“金海岸文化工程”2个(仙岩竹溪、泽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二级中心9个, “图书流动工程”网点38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7年,全区财政投入医疗卫生经费6781万元,同比增长20.6%。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公立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15人,其中医生(师)302人,护士(师)184人,医疗床位489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创建省级体育强镇2个,新增健身苑点30个,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面达到100%,体育锻炼活动面达100%,继续走在11个县(市、区)的前列。

十、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底,全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3个,总面积达46.6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7个,达标面积35.96平方公里;建成无黑烟区1个,面积20平方公里。累计13家企业通过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6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对21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达标。全年征收排污费1438万元。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区万元GDP 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3.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40.7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8.1%。男性人口20.7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0.9%;女性人口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9.1%。18岁以下人口7.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6%;18—35岁人口13.33万人,所占比重为32.7%;35—60岁人口14.94万人,所占比重为36.7%;60岁以上人口5.3万人,所占比重为13.0%。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2.153‰,死亡率为5449‰,自然增长率为6.704‰。据计生部门统计,2007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89.0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18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68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5平方米。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07年末, 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95290人,其中机关事业职工8833人,企业职工66644人,农村居民19813人。参加医疗保险29593人,参加工伤保险99512人,参加生育保险33844人。全年共收取社会保险基金34864万元,支出社会保险基金16359万元,全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2007年全区共有7095名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900人享受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0%和100%。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