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瑞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瑞安市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回落较大,商品房销售势头较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71亿元,同比下降21.2%,比去年同期下降53.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1.15亿元,下降20.5%。商品房竣工面积43.64万平方米,下降54.1%,其中住宅31.35万平方米,下降58.4%。商品房销售面积31.5万平方米,增长46.3%。房地产营业税收入195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各类商品市场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7家,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0家,超十亿元的市场2家。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超亿元市场成交额108.71亿元,增长6.9%,超十亿元市场成交额83.18亿元,增长4.9%。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0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56万人次,增长140.1%;接待国内游客198.92万人次,增长30.1%。实现旅游总收入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81万美元,增长140.1%;国内旅游收入12.89亿元,增长26.3%。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9家,其中三星及以上饭店5家,各类旅行社13家。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2006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出口额10.62亿美元,增长30.3%;进口额2.49亿美元,下降1.6%。在外贸出口中,对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出口额占前三位,实现出口0.88亿美元、0.83亿美元和0.73亿美元,分别增长19.3%、35.5%和39.1%。至年末,我市已经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有489家,其中自营出口超100万美元企业208家,超500万美元企业48家,超1000万美元企业19家。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8个,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1.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实际到位外资0.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1个,比上年增加9个,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33个。境外机构带动国内商品出口4829万美元,增长3.4%。全年输出劳务590人,完成率为105.0%。对外合作营业额504.9万美元,完成温州下达任务的101.0%。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71.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4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31.6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228.94万人,比上年增长6.3%,旅客运输周转量8.2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7%。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448.7万吨,比上年增长81.4%,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1318.17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130.5万吨,分别增长101.1%和下降9.0%;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7亿吨公里,增长158.3%,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33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6.3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64.0%和151.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8.39万辆,比上年增长26.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8.16万辆,增长27.8%。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61.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22万户,增长0.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78万户,增长50.5%;电话普及率达到139.5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5.93部,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3.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6.16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4.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4万户,增长10.4%。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66亿元,增长16.9%。全年函件总量1337万件,包裹总量8.8万件,汇票29万张,特快专递31万件,订销报纸2248万份,订销杂志80万份,集邮业务58万枚。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66.43万千瓦,同比增加13.6%。全年用电量38.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工业用电量29.99亿千瓦时,增长13.9%;建筑业用电量2370.39万千瓦时,增长125.8%;商业用电量510.63万千瓦时,增长32.8%;居民生活用电量5.70亿千瓦时,增长13.9%。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全年限电拉闸3390条次,同比下降40.0%。

八、财政与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稳定。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8亿元,同比增长21.3%,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分别增长18.1%、19.5%、3.6%、26.6%、1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47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91万元,增长2.6%;支农支出5957万元,下降0.6%;城市维护费支出7524万元,下降3.3%,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得到了保障。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43.42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人民币存款327.43亿元,增长25.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48.50亿元,增长25.7%。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47亿元,增长24.9%,其中农业短期贷款35.42亿元,新增5.37亿元;工业短期贷款59.60亿元,新增15.9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57.28亿元,新增6.8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04.93亿元,新增46.8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90.57亿元,现金支出2161.85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收入28.72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不良贷款比例为0.48%,比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5家,全年保费收入62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998万元,增长28.2%;人身险保费收入36114万元,增长7.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590万元,增长2.5%,其中财险赔付14047万元,比上年增长9.1%,人身险赔付1544万元,比上年减少34.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6年,我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4家;新增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达18家。申报温州市科技进步奖18项。温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家。全年专利公开授权5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31件。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6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0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