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4年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18所(已审批),在园幼儿18079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人口入园率达9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81624人,其中区外学生流入27630人,区内在校学生数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3.6%。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99%、100%、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95%、99.88%、99.95%。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42%。 高中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0.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8个百分点。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区报名参加成人高校考试实考人数485人,上线人数410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1748人,共4469科次。 科技创新能力有新发展。2004年区本级投入科技项目经费443.5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0.04%。全年共获准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649.5万元。其中获准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创新,文艺精品不断迭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博事业稳步发展,广电事业成效显著。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区两名选手分别获得温州赛区的金奖、银奖和浙江赛区二等奖。群舞《踏开浪花花》参加浙江省舞蹈比赛,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音乐二等奖。在市第十二届音乐舞蹈节上,我区选送5个节目获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共10个奖项,名列全市前茅。先后举办了“七一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7.11”世界人口日等20多场大型文艺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和文艺下乡,活跃了我区农村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04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4.2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 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电视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7%和99%。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7000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79人,其中医生(师)295人,护士(师)150人。全区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床位267张,卫生技术人员41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创建全民健身点(苑)66处,今年新建15处,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健身锻炼。10所中小学被列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点单位,达标率99.5%,体育锻炼活动面达100%,走在11个县(市区)的前列。 今年我区先后有325名运动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各种比赛,共获得金牌31枚。并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运动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3个,达标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建成无烟黑区1个,面积20平方公里。38家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治理达标。全年征收排污费1216万元。开展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3家,其中6家通过认证。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39.6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4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4.1%。男性人口20.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9%;女性人口19.47万人,所占比重为49.1%。18岁以下人口7.6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3%;18-35岁人口13.52万人,所占比重为34.1%;35—60岁人口13.93万人,所占比重35.1%;60岁以上人口4.56万人,所占比重为11.5%。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2004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17‰,死亡率为6.56‰,自然增长率为3.61‰。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14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7484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5.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加强。截止2004年12月,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4278人,其中企业职工34424人,机关事业职工7570人,农村居民12284人。参加医疗保险226438人,参加工伤保险17438人,参加生育保险18018人。2003年共收取社会保险基金15119万元,支出社会保险基金8117万元,全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04年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309户,共计8853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