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景区旅游人气不旺。今年共收取门票收入520万左右,同比下降7%。国内旅游呈现下降态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3.6万人次,同比下降28%;国内旅游总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28%。国际旅游主要指标上升明显,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05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国外旅游总收入104.4万元,同比增长25%。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财政支出5.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行政事业费支出、支援农村生产、卫生事业费分别增长35.1%、66.7%、58.6%。 金融形势活跃,存贷两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98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5.38亿元,同比增长32.1%;贷款余额96.27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工业贷款25.71亿元、商业贷款12.43亿元、农业贷款21.1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6.4%、37.3%、11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区教育事业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使我区的教育事业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2003年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19所(已审批),在园幼儿15413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人口入园率达90.2%,同比增长1.74%。全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78928人,其中区外学生流入21004人,区内在校学生数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4.89%。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5%、99.81%、99.74%。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22%。 高中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入高中段比例达到89.53%,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区报名参加成人高校考试实考人数794人,上线人数516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4854人,共11528科次。 科技创新能力有新发展。2003年区本级投入科技项目经费71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0.08%。全年共获准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6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96万元。其中获准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3项,省级科技合作项目计划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健康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走入社区,走入农村,宣传科学的生活观、家庭观,培养文明意识,促进人民群众思想品德的提高。文艺精品不断迭出,如歌伴舞《社区就是我的家》获得浙江省社区节目汇演金奖。在第二界金瓯文化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了“情系瓯海”大型广场文艺晚会,这是我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多、阵容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演出。 2003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30万册,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 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电视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7%、99.23%。全区有线电视用户75237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医生(师)242人,护士(师)133人。全区共有乡镇卫生院14个,床位237张,卫生技术人员280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创建全民健身点(苑)43处,今年新建13处,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健身锻炼。20所中小学被列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点单位,达标率99%,体育锻炼活动面达100%,走在11个县(市区)的前列。 今年我区先后有193名运动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各种比赛,共获得金牌30枚。11月7日,我区运动员吴钞来在第七界世界武术散手锦标赛上,夺得65公斤级世界冠军,成为行政区域划分后我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总面积达62.5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个,达标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建成无烟黑区1个,面积20平方公里。45家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治理达标。全年征收排污费1268万元。开展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其中1家通过认证。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区总人口38.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4.1%。男性人口19.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9.9%;女性人口19.07万人,所占比重为40.1%。18岁以下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0.6%;18-35岁人口12.68万人,所占比重为32.6%;35—60岁人口13.39万人,所占比重34.4%;60岁以上人口4.79万人,所占比重为12.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68元,比上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86元,达6976元,增长5.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5.4%,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6.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加强。截止2003年12月,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302人,其中企业职工29858人,机关事业职工7574人,农村居民24870人。参加医疗保险8983人,参加工伤保险17490人,参加生育保险17491人。2003年共收取社会保险基金13082万元,支出社会保险基金7383万元,全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03年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168户,共计8655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结构按新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4、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