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如东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化、外向化、城镇化战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45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0.2:48.1:31.7,二、三产业占比继续提升,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实现财政总收入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还有待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仍需巩固完善,县镇两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还需加大。 一、 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牧业产值 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渔业产值18.93 亿元,比上年增长4.64%。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76.45万吨,棉花1.66万吨,油料总产4.95万吨,生猪出栏61.39万头,羊出栏32.5万只,家禽出栏23570.6万羽,蚕茧产量0.8万吨,水产品总量20.3万吨。 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项目25项,其中部省级重点项目23项;组织申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成果12项次,其中获市级以上奖6项。全县申报并被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共24个,其中省级无公害种植业基地18个、面积17.6万亩,畜产品基地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4个、面积12.1万亩;申报并被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3个,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绿色食品9个。全县新建种养业和休闲观光园区37个,其中种植业园区28个,养殖业园区6个,休闲观光园区3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今年共疏浚河道36条段,长度146.47公里,土方338.39万方;新开、浚深丰产沟1048条,长度451.15公里。修筑机耕路139公里,共完成土方1162.9万方。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825座,新建防渗渠96.63公里。修建电灌站7座,新建机耕桥6座,新筑机耕路22.54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6万亩,加强水土保持8.5平方公里。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2.38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0.32万台,联合收割机1164台;新增步行式插秧机268台,乘座式高速插秧机3台,实现机插面积13万亩。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实现利税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5.3%,其中利润7.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7%;亏损额4136万元,比上年减少2008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63.92%,同比提高34.98个百分点。一年中,新增亿元企业13家,销售超亿元企业总数达43家。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80家,销售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65.4%。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4812万件,比上年增长21.32 %;食用植物油5.97万吨,比上年增长28.65 %;配混合饲料22.28 万吨,比上年增长8.89%;纱3.99万吨,比上年增长11.13%;丝1819吨,比上年增长3.35 %;化学农药4465吨,比上年增长17.42%;合成氨4.39万吨,比上年增长16.35%。 社会用电同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15.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5%,其中工业用电量11.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0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17亿千瓦时。供电基础设施大为改善,2005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8744万元,重点实施了110千伏治港变电所改造工程, 110千伏西治线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洋丰线和110千伏风电一期接入220千伏马塘变电所线路工程,为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建筑业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县外完成的产值占80%以上,超5亿市场就有3个。累计施工面积7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竣工面积2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年末全县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3万人,其中出县施工人数2.4万人。有1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有8项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奖。全县建筑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有3家企业获一级资质,18家企业获二级资质。 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6.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 %。在投资完成额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2%;房地产开发投资4.61亿元,比上年增长89.71%。当年竣工房屋面积111.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7万平方米。工业投入再攀新高。完成全部工业投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其中规模工业投入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9.0%。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 429 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12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6个。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152个,竣工率达71.7 %。全县共有974个工业投入项目竣工,比上年净增127个。县城工业新区、洋口化学工业园、洋口港临港工业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进程加快,进区项目不断增多。 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完成总投资1.59亿元,其中苏334线东延和苏223线北延两线全面建成通车,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24.1公里,完成投资9012.5万元。拓宽丰五线,改造屏东公路,完成投资1210万元。全年完成危桥改造8座,完成投资714万元。公路绿化工程实施了40.7公里,完成投资550万元。如泰运河护岸工程掘港至马塘段第三期1公里护岸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00万元。为呼应洋口港开发建设,作为我省城际间快速干线公路项目--S334改线工程新建部分的洋口大道,于2005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施工作业面已全线铺开。大力推进公车公营,全县已有22条客运线路、59辆班车,281个行政村中符合通车条件的264个行政村实现班车通达。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194辆专用和厢式货车,全县特种车辆占比达40%。全年安全运送旅客近71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