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南安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6 泉州市南安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1999年,在国家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如果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4.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1185万元,增长6.0%;集体经济零售额49005万元,增长12.0%;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65308万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6879,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27900万元,增长22.5%;制造业零售额13812万元,增长8.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7520万元,增长8.0%;其他行业零售额39387万元,增长0.9%。

集贸市场交易状况欠佳,成交额有所减少。全年集贸市场成效额75423万元,比上年下降7.2%,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下降4.1%。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低幅增长。全年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总额32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乡镇企业产品出口额314532万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外资引进势头增强,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70个,比上年增加9个,项目总投资额8237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利用外资8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4%。

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稳定增长。至年底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450个,比上年底增加23个,全年总产值486378万元,比上年增长8.1%,上缴税收9297万元,增长46.3%。

来料加工企业稳步发展。至年底共有来料加工企业308个,比上年底增加12个。全年实收工缴费3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3%。

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游客94.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6.1万人次,增长20.5%。其中:国际游客5.5万人次,比增0.3万人次,增长21.6%。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税部门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狠抓税源调研,扩大税基,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大力清理欠税,强化税务稽查,全面加强征管,积极组织收入。全年预算内财政总收入65001万元,增长13.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3280万元,增长14.8%。预算内财政支出41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年完成工商税收58445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国税31063万元,增长9.4%;地税27382万元,增长9.9%。

金融形势平稳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697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1863万元,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1632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5660万元,增长14.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2047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7325万元,增长12.4%。

货币现金从上年回笼转为投放。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709274万元,现金支出77280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和41.6%,货币净投放18734万元。

保险业稳定发展。保险公司全年各项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608万元,增长11.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217万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6391万元,分别增长2.9%和46.7%;财产保险赔偿金额3902万元,增长37.1%,人寿保险赔偿金额274.8万元,增长73.9%,人身保险给付金额1108万元,增长34.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认真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项,创办省级科技型企业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梅山、水头顺利通过省第三批科技示范镇验收,以47个科技示范村和109个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带初步形成;成功举办“南安市首届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展示、交易洽谈会”,签约技贸项目22个,总投资2.73亿元;组建技术创新工程专家顾问团;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开辟对外科技交流新途径。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两基”顺利通过省年度跟踪检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特殊教育事业齐头并进。全市有幼儿园436所,新招幼儿入园32401人,入园率72.15%,在园幼儿52037人,比上年减少4133人;有小学465所,招收新生29738人,入学率99.94%,在校生183549人,比上年减少6250人;有普通中学75所,招收初一年新生38259人,升学率99.9%,初中在校生108191人,比上年增加3596人;招收高一年新生5406人,高中在校生13482人,比上年增加2551人;有职业中专学校4所,招收职专新生2709人,在校职专生7609人,比上年增加677人;有成人中专学校7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招收成人中专新生1235人,在校成人中专生4879人,比上年增加2556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年共报考12531人次,比上年增加3105人次;其中小学大专自学考试全年共报考4855人次,比上年下降794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9年末有市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6个;市图书馆2个,乡镇图书馆(室)9个;市广播电台1个,乡镇广播站23个;市电视台1个,卫生电视收转91个;专业与业余艺术表演团体26个;电影放映单位84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6846场,观众达112万人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33个。其中:(地)市属医院1个,市医院1个,市中医院1个,市皮防院1个,市康复院1个,市妇幼保健院1个,市防疫站1个,乡镇卫生院23个,其他卫生事业单位3个。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80人,其中:中医师106人,西医师402人。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病床2009张。个体开业诊所遍布城乡,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802%,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1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省赛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13枚;地(市)赛金牌47枚,银牌48枚,铜牌41枚。增加大型体育赛事,如:中日排球对抗赛、全国男篮、郑成功杯球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取得新成效。全市当年出生人口10954人,死亡人口7115人,自然增长人口3839人。人口出生率7.44‰,人口死亡率4.83‰,人口自然增长率2.61‰。根据人口统计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1477895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元,比上年增长11.8%,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3.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59元,比上年增长5.5%,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