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南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两区三乡一军”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工业立市进程,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完成“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1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76.69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36元,增长7.7%。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大产业比重略有变化,全年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9%、52.3%和37.8%,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4年百分点。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促进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20923元,比上年增长5.8%。 市场物价总水平受政策性调价因素影响恢复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提高2.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衣着价格下降2.0%,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2.3%,医疗保健价格下降6.1%,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9.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9.4%,居住价格上升10.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0.8%。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二是农业产业化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防灾抗灾体系还不建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难度较大,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三是产业基础较为脆弱,工业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资金困难,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乡镇与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还在扩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因受天灾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497万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农业产值114758万元,林业产值6339万元,牧业产值81319万元,渔业产值24081万元,分别比增-13.0%、13.8%、3.2%和11.5%。农业内部结构比例为50.7:2.8:35.9:10.6。全年粮食总产量256264吨,比上年减产25584吨,下降9.1%;水果产量71416吨,下降36.0%,蔬菜种植面积增长10.7%,全年种植面积19.2万亩。 畜牧业由于肉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加上全年饲料价格偏高,畜牧业生产下降。全年肉类总产量56498吨,比上年减产200吨,下降0.4%。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66061吨,比上年增产3411吨,增长5.4%。其中,海水产品60669吨,增长5.7%,淡水产品5392吨,增长3.1%。 林业生产完成荒山造林更新11402亩,零星植树28万株,育林苗75亩,封山育林41.30万亩,幼林抚育4.08万亩,成林抚育4.52万亩。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6%。 乡镇企业大力拓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09405万元,比上年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当年新办工业企业210个,注册资金69131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7676个,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3563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497430万元,增长16.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85912万元,增长17.8%;集体工业88007万元,增长10.8%;股份合作制企业12171万元,增长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6645万元,增长25.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4695万元,增长12.1%。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175441万元,增长18.5%;重工业产值321989万元,增长15.7%。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1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8599万元,比上年下降4.6%;亏损企业亏损额4730万元,比上年上升4.8%。 建筑业生产增长加快。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加快,建筑业生产相应地加快。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1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按投资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额87473万元,比上年增长5.5%;城乡集体经济完成投资额76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城乡个体经济完成投资额995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175万元,增长8.4倍。在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2766万元,下降42.8%;更新改造投资61916万元,增长63.%;其他投资12791万元,下降43.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基本顺利。全市10个重点项目、5个生产性项目、7个市政项目、8个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实施,柳美南路竣工通车,南同公路、美林立交桥、港仔渡复桥等工程项目加快了建设进度;100个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村全年完成投资1.78亿元,实施普莲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并预售一空。加快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南大门复线、成功大桥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区四个出入口标志工程加快他建设速度。农村电网改造全面铺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78348万元,比上年增长9.5%。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897万吨,比上年下降1.1%,货运周转量30.24亿吨公里,增长17.6%;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380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9%,客运周转量28.5亿人公里,增长26.1%。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71318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全年新增程控局用交换机4.73万门,总容量已达到28.38万门。年末城乡用户电话达到236070部,比上年增加49277部。其中,市话21406部,农话214664部,分别增加3349部和45928部,全市电话普及率16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达到142000部,比上年增加51647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6部/百人。全年报刊杂志发行量2279.88万份,比上年增加167.47万份。 六、国内贸易 2000年,在国家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如果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8550万元,下降8.4%;集体经济零售额31721万元,下降5.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70835万元,增长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1566,增长10.0%;餐饮业零售额31554万元,增长13.1%;制造业零售额14847万元,增长7.5%;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9149万元,增长9.3%;其他行业零售额43199万元,增长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