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南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集贸市场交易状况欠佳,成交额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75703万元,比上年增长0.4%,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低幅增长。全年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总额29388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外资引进有所下降,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59个,比上年减少11个,项目总投资额80692万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利用外资9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50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 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稳定增长。至年底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475个,比上年底增加25个,全年总产值540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上缴税收13482万元,增长45.0%。 来料加工企业稳步发展。至年底共有来料加工企业50个,与上年底持平。全年实收工缴费3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 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03.5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02万人次,增长9.5%。其中:国际游客5.52万人次,比增0.02万人次,增长0.4%;国内游客98万人次,比增9万人次,增长10.1%。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税部门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狠抓税源调研,扩大税基,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大力清理欠税,强化税务稽查,全面加强征管,积极组织收入。全年预算内财政总收入75001万元,增长15.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0041万元,增长15.6%。预算内财政支出46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完成工商税收67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国税36685万元,增长18.1%;地税30326万元,增长10.8%。 金融形势平稳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078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3810万元,增长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6405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7731万元,增长5.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4210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1631万元,增长12.4%。 货币现金从上年投放转为回笼。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538995万元,现金支出752291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2.6%,货币净回笼16077万元。 保险业稳定发展。保险公司全年各项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318万元,增长49.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565万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0753万元,分别增长25.8%和68.3%;财产保险赔偿金额2865万元,下降73.4%,人寿保险赔偿金额706万元,增长156.9%,人身保险给付金额1608万元,增长49.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认真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展示、交易会”,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改项目147项,总投资6.1亿元,4项产品通过省名牌产品评定,3家企业进入全省37家上市后备跟踪企业行列,3家企业的产品通过省著名商标认定,36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4家企业获认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列入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抓紧筹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建材、陶瓷、轴承3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两基”水平不断巩固提高、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特殊教育事业齐头并进。全市有幼儿园436所,新招幼儿入园30174人,在园幼儿50878人,比上年减少1159人;有小学463所,招收新生26654人,入学率99.95%,在校生173740人,比上年减少9809人;有普通中学75所,招收初一年新生38865人,升学率99.9%,初中在校生110221人,比上年增加2030人;招收高一年新生5680人,高中在校生14832人,比上年增加1350人;有职业中专学校4所,招收职专新生2350人,在校职专生7264人,比上年减少435人;有成人中专学校8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招收成人中专新生1542人,在校成人中专生5032人,比上年增加153人。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多元化办学机制基本形成,南安一中、国光中学率先实现高、初中分离,蓝园高级中学正在抓紧建设。教育信息化初见端倪,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9年末有市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6个;市图书馆2个,乡镇图书馆(室)26个;市广播电台1个,乡镇广播站26个;市电视台1个,卫生电视收转117个;专业与业余艺术表演团体36个;电影放映单位82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2373场,观众达592万人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 31个。其中:(地)市属医院1个,市医院1个,市中医院1个,市皮防院1个,市康复院1个,市妇幼保健院1个,市防疫站1个,乡镇卫生院24个,其他卫生事业单位1个。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04人,其中:中医师88人,西医师338人。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病床2061张。个体开业诊所遍布城乡,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8.5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1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省赛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2枚。增加大型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取得新成效。全市当年出生人口13246人,死亡人口7463人,自然增长人口5783人。人口出生率9.04‰,人口死亡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3.99‰。根据人口统计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1474523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比上年增长6.3%,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4.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35元,比上年增长4.2%,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2.2%。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职工全年人均工资收入9262元,比上年增长4.9%,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2.8%。 注: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