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井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产业化持续增长。2007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加快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和完善生产基地建设。年内,共培育和完善达到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组织8个,其中龙头企业3个,中介服务组织2个,生产基地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4.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26.0 %,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与效益高位运行。2007年,加快了产业聚集,振兴传统工业,做强优势企业,壮大钙镁产业,做大工业园区,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生产与效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部工业增加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5%,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6.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61.2%;产品销售收入实现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4%,产品销售率达99.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9596万元,增长39.2%;利润总额31521万元,增长40.0%。 ——乡镇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全县 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乡镇工业73家,占84.9%,全年实现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51.3%;利润总额2.9亿元,增长50.0%。 建筑业继续壮大。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全县资质等级3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共5家,实现利润108万元,税金481万元,完成施工面积21万平方米。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2007年,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带动下,城乡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销售地域看,县城零售额为6.3亿元,县以下零售额为6.8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10.4亿元、住宿餐饮业2.7亿元,分别增长22.3%和7.4%。年末,全县共有商品交易市场27个,商品成交额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消费品市场24个,成交额6.1亿元;生产资料市场3个,成交额22.6亿元。全县亿元市场共4个,其中煤炭市场不断扩大,全年成交额达30亿元,增长2.5倍,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67.6%。 交运业再现辉煌。2007年,我县投资3200万元,完成23条86公里公路和10座桥的改建,完成了2条25公里国省干线大中修任务,改善了县乡道路交通运输状况,为交通运输的腾飞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代表河北省在北京参加了“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展”。对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2%,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扩量增效。2007年,完成了“三农服务站”192个,覆盖全县60.4%的行政村。年内投资230万元,新建6个交换点;投资1720万元,完成农村信息化基站15座,直放站座,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石太高速铁路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支撑。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65604门。电话用户77124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9169户;小灵通用户24021户。移动电话用户99784 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962户,增长62.4 %。 金融保险业亮点频闪。年末,存款大幅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8亿元,增长23.1%,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9亿元,增长14.8%。贷款小幅回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各项短期贷款余额13.3亿元,增长2.7%。保险市场保赔幅度双高增长。全年国家控股的保险机构2家,完成保费收入9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30万元,增长26.9%;人寿险保费收入7549万元,增长14.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441万元,增长62.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398万元,增长52.6%;人寿险给付金额3034万元,增长67.8%。 旅游业提档升级。年内,坚持“两树两创”方针,积极打造旅游亮点,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得到大幅提升。投资130万元,完成了苍岩山水景二期工程;投资110万元,完成了苍岩山步游路升级改造及主景区夜景工程;投资622万元,完善了仙台山景区设施。投资300万元增设了秦皇古道悠波球及滑草项目。全年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0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环保工作重拳治理,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按照“八个一”工作要求,突出“绿、关、治、拆、美”五字方针,对国省干线两侧违章建筑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拆除,关停污染企业87家,对20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绿色保障。年内,全县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0人。全年投资120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0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工业废水排放处理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100%,与上年相比COD削减1617吨,二氧化硫削减2348吨,县城二级以上天气达到276天。 质量检测深入到位,保驾护航担当重任。年末,全县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全年对70家企业实行了产品标准登记,完成了42家规模以上企业电子档案建档,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770台,受检率达85%,完成了175个企业517批次监督抽查,监察特种设备316台件,有效遏制了事故,确保了安全,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气象服务实时监控,不遗余力服务三农。2007年,投资20万元,完成了自动气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雨情实时监控系统,为安全渡汛、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高度关注“三农”气象,为缓解旱情,抢抓机遇进行人工增雨六次,确保了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全年天气24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72%,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63%。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研项目硕果累累。2007年,科技管理日趋完善,山区技术开发技术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县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8人。全年共组织开展科研项目8个,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授权专利9件,5个项目的产品及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教育事业稳步提高,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年内,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105所,教学点71个。 年末,全县拥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2848人。拥有普通中学24所,其中初级中学19所,高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学校2所。普通中学在校生20770人,其中初中15759人,高中5011人。拥有小学81所,在校生共计25201人。幼儿园及学前班在校生4373人,其中幼儿园11所。特教小学1所,在校生4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