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井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五大战略,精心打造四张名片,不断深化双创一争,深入落实八字方针,全县整体经济建设跨越发展,各行各业尽显辉煌,社会事业再谱华章,居民生活显著提高,开创了全县各项事业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崭新局面。 整体经济跨越发展 经济总量再跨新阶。2007年,县内生产总值实现73.5亿元,实现了一年14亿元的大飞跃,增速高达14.6%,自2004年以来,连跨了四个10亿元台阶,为“十一五”奠定了厚实基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4.0%。县内生产总值人均占有量再跨万元台阶,达22740元,增长13.8%。 经济效益双高增长。财政收入再跨亿元大关。2007年,全部财政收入再跨一个亿元大关,达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自2004年以来,连续跨了3个亿元台阶。占县内生产总值比重达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186 万元,增长21.8%。财政支出42810万元,增长23.1%。居民收入节节攀高。2007年,全年人均储蓄存款12079元,增长14.0%;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138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6元,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27元,增长13.4%,各项收入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7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2.1%,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32.6%,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膨胀。全年,继续强化政策推动,能人带动,环境促动,结对帮扶和重奖纳税大户等措施,搭建银企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年内,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县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5.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税收3.0亿元,增长24.5%,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60.2%,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真正成为了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群。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拉动经济跨越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强劲。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大关,完成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城镇投资51.1亿元,增长42.1%;农村非农户投资4.9亿元,增长35.8%。 重大项目成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2007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共124个,投资总额51.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比重为92.5 %;实际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总额32.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比重高达58.2%。其中,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投资10.0亿元;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工程投资19.0亿元,华能技改项目2.6亿元,中石化华北管道井陉段投资1亿元,这些大项目构筑了经济发展强大支撑,为经济腾飞积蓄了后续力量。 ——城乡消费再传佳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15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食品支出2283元,增长10.7%;服装支出1034元,增长2.5%;交通通信支出691元,增长9.2%;其他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69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服装支出202元,增长11.6%;交通通信支出285元,增长17.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41.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 ——对外开放高速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品出****货值4.7亿元,占全部销售产值的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73万美元,增长33.2%。 全县人口缓慢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32.5万人,比上年增加3651人,增长1.1%。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增长0.8%;非农业人口7.2万人,增长2.5%。全县出生人口3875人,出生率11.92‰,较上年下降1.9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392人,死亡率4.28‰,下降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68‰。 居民生活明显提高。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2台,家用电脑56台,钢琴4架,中高档乐器12件,移动电话186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3台,洗衣机84台,摩托车65台,电冰箱39台,固定电话79部,移动电话108部,家用电脑2台,各项耐用消费品均有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91平方米。 社会保障平稳运转。2007年,全县共有13807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597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覆盖面100%,保险基金收缴率96%。2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顺利启动,并走在全市前列。 各行各业浓墨重彩 农业生产步伐加快。年内,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集约化经济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种植业44526万元,林业5068万元,畜牧业88613万元,渔业1944万元,服务业936万元,分别增长6.2%、7.5%、7.2%、-18.2%和-33.3%。各业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5:3.6:62.8:1.4:0.7。 ——种植业平稳发展。2007年,受气候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略减,产量略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5万亩,比上年减少3195亩,总产11.4万吨,增长3.6%。蔬菜播种面积51955亩,总产达178856吨,增长较快,为7.9%。在粮食价格一路上扬的大好形势下,种植业经济效益也一路看好。 ——林业发展大见成效。年内,坚持把绿化做为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政府要绿,群众受益的原则,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植树大会战。全年退耕还林8000亩,封山育林8万亩,其中,当年新封3万亩。在无缝隙绿化,多行加密绿化政策指引下,环道路、环县城、环乡村、环旅游景区植树278万株,成为井陉历史上植树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 ——畜牧业续写新篇。2007年,奶牛、肉牛、柴鸡和鸡鸭养殖规模大幅增长,各类畜牧产品产量一路上扬。全年肉类总产40609吨,比上年增长7.0%;禽蛋产量26271吨,增长5.7%;牛奶产量11037吨,增长6.2%。我县被科技部确定了生态放养鸡基础,金柱奶牛场、贵泉养猪场等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 ——渔业再创新业绩。2007年,投资420万元,扩建鱼塘50亩,建成华北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渔业产量迅猛增长。全年鱼产量700吨,增长53.2%。其中,特种鱼产量456吨,增长75.3%。鲟鱼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