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辛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走势总体平稳,市场物价有升有降,全年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涨幅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2.6%,涨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102.7%,涨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指数98.5%,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指数103.2%,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102.0%,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价格指数99.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99.2%,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指数104.9%,涨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9%,涨幅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2.8%,涨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饮料、烟酒价格指数102.4%,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服装、鞋帽价格指数99.1%,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纺织品类价格指数97.3%,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价格指数100.4%,涨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价格指数101.0%,涨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日用品价格指数100.0%,涨幅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价格指数98.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交通、通信用品价格指数9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家具价格指数103.9%,涨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价格指数100.7%,涨幅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燃料类价格指数111.0%,涨幅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价格指数101.8%,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出口创汇30205万美元,同比下降48.79%,实际利用外资247万美元,同比下降75.95%。 六、交通、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公共客运量(不含私有车辆客运量)186万人次,同比下降11.68%,货运量159.4万吨,同比增长2.05%,客运周转量6026.2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3.13%,货运周转量3043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78%。年末境内公路里程824.799公里,公路密度0.867公里/平方公里。 全年邮政营业网点16个,业务量3870万元,同比增长34.0%;电信业务量12766万元,同比增长37.22%,年末实有固定电话用户170037部,同比增长19.86%,小灵通用户28395部,同比增长12.17%,移动电话159000部,同比增长31.87%,互联网用户17167户,同比增长75.57%。 七、财政、金融、保险 抓项目,培财源,促增收,加大财源监控力度,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6060万元,同比增长17.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430万元,同比增长18.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54662万元,同比增长14.68%。 金融秩序稳定,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8499万元,同比增长14.87%,贷款余额305519万元,同比增长10.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3656万元,同比增长16.96%。 全年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0446万元,同比增长13.85%,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748万元,同比增长6.47%。 八、文教、卫生 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事业和谐发展。成功组织了春节文艺联欢晚会、民艺进城表演等大型节日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秧歌队、锣鼓队、健身操在各类场所的晚间、早晨时间十分活跃,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育事业以强化素质教育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将一批综合素质好、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才输送到社会和全国各大专院校,全市现有各类学校213所,在校学生99942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3人,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56965人,小学160所,在校学生39174人。2006年度,我市全部高中生毕业人数8905人,高考录取本科生6662人,同比增长11.2%,专科生2148人,同比增长10.66%,高考录取率98.93%。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医生数、乡村卫生诊所数继续增加,为全市居民健康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现有医院、卫生院29所,其中等级医院12所,医生1144人,同比增长11.72%;床位数1495张,与去年持平;技术人员1812人,同比增长1.06%,注册护士、护师356人,同比增长4.4%;乡村卫生诊所718所,同比增长17.32%,乡村医生1159人,同比下降0.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1‰,同比提高了1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10.9‰,同比下降0.5个千分点。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公共汽车8条线路,营运车辆90辆;年末已建成健身、休闲场所3个,中等城市的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自来水公司日产水量3.1万立方米,城市供水管长度达72.6公里,全年供水量589万吨,供水管网覆盖面积17.5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价。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295天,日照2428.2小时,雾日22天,降水天数63天,降水量290.2MM,日照百分率达55%;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28513万元,同比增长12.5%;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779吨,同比增长26.07%,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2312吨,同比增长32.78%;COD2809.2吨,同比减少48.9吨;工业烟尘排放量3394吨,同比下降56.35%,工业烟尘去除量3330吨,同比下降56.39%,烟尘控制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清运量7.5万吨,无害化处理7.5万吨,处理率达100%。 十、人民生活 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城市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8元,同比增长10.15%,人均消费支出7923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食品消费2240元,同比增长9.4%,衣着消费976元,同比增长5.1%,交通和通信消费1289元,同比增长89.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1017元,同比增长1.1%,居住消费1027元,同比增长30.8%,其他消费1374元,同比增长19.7%。 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4874元,同比增长9.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1元,同比下降6.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99元,同比下降40.2%,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92元,同比下降3.0%,居住消费支出719元,同比下降21.2%,其他支出921元,同比增长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