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辛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石家庄市辛集市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石家庄市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辛集”两大任务,在“爱我辛集、兴我辛集、建我辛集、美我辛集”活动的推动下,抓住机遇,凝心聚力求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强化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09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3%,比年初计划12.0%高出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5810万元,同比增长4.5%,占GDP的比重19.67%,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4269万元,同比增长19.8%,占GDP的比重55.22%,同比增长2.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2014万元,同比增长11.1%,占GDP的比重为25.11%,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024元,同比增长16.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07857人,同比下降0.36%,其中:非农业人口214743人,同比增长6.81%;农业人口393114人,同比下降3.88%。全市人口出生率10.05‰,同比下降0.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47‰,同比下降0.1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58‰,同比下降0.26个千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会救济总人数13733人,同比增长134.79%,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0人,同比下降3.7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在2005年为零的情况下2006年达到3973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7500人,同比增长114.29%;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4个,社会福利院床位320张,均与去年持平。

2006年,我市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全市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源泉,对地域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完成增加值1055776万元,同比增长14.59%,上交税金48906万元,同比增长12.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03%,同比下降3.87个百分点。

2006年,我市用电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用电148974.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14%,其中:工业用电115173.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2.28%,商业用电1020.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0.74%,居民用电17593.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24%。

二、农业

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促使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72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95%,其中:农业产值301647万元,同比增长7.93%;林业产值1038万元,同比下降7.21%;牧业产值223008万元,同比增长5.83%;渔业产值419万元,同比增长13.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7万元,同比增长0.7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41510亩,同比下降0.1%;粮食总产量514513吨,同比增长0.31%,其中:夏粮257550吨,同比下降0.47%;秋粮256963吨,同比增长13.68;豆类27668吨,同比增长26.35%;薯类6308吨,同比增长1.73%;肉类总产量91563吨,同比增长5.7%;果品总产量403797吨,同比增长59.11%。农业劳动生产率26279元/人,同比增长6.12%;耕地产出率2648元/亩,同比增长6.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6.6%,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全面普及,农业用电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农用运输车38868辆,同比增长0.63%,大中小型拖拉机19396台,同比增长0.02%,当年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均达100%,机收面积568290亩,同比增长3.1%,农村用电30542万千瓦,同比增长84.1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3079吨,同比增长1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生产和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28888万元,同比增长22.68%,实现增加值680393万元,同比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对地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尤为突出,160家企业完成产值1631333万元,同比增长24.99%,销售产值1600648万元,产销率达98.13%,完成增加值479968万元,同比增长24.2%,占GDP的比重达34.32%,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其中:皮革业入统企业93家完成产值944186万元,同比增长12.36%,增加值301892万元,同比增长10.5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入统企业3家完成产值389443万元,同比增长88.3%,增加值96411万元,同比增长98.78%。实现利税197761万元,同比增15.37%,其中皮革业入统企业实现利税140594万元,同比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入统企业实现利税36785万元,同比增长140.52%。实现利润133726万元,同比增长11.95%,其中皮革业入统企业实现利润98695万元,同比下降2.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入统企业实现利润23855万元,同比增长170.21%。

年末全市建筑业企业8家,实现产值57925万元,同比增长13.81%,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57980万元,同比增长14.11%,建筑安装业实现产值245万元,同比增长11.4%;全年施工面积104.13万平方米,当年施工77.218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人数5055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利民实事、重点项目建设和收益性项目建设的督导力度,主导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0165万元,同比增长11.05%,城镇投资419310万元,同比增长33.73%,其中:城镇394506万元,同比增长33.88%,房地产开发24804万元,同比增长23.86%,农村非农户20855万元,同比下降56.37%。工业制造业用于企业技改、扩大再生产投资较为突出,全年完成投资330340万元,同比增长28.36%。

五、国内贸易、物价、外经

随着我市城市环境的优化、功能的完善,消费品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繁荣稳定的良好态势,城乡集贸市场更加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76459万元,同比增长11.6%,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644443万元,同比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