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邮电通讯业持续稳步增长。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电信业务总量2767万元,比上年下降19.1%,城乡电话用户(固定电话、小灵通)60286户,比上年下降4.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1546户,比上年下降3.7%;农村电话用户28740户,比上年下降5.7%。互联网用户4151户,比上年增长19.4%;互联网宽带用户4151户,比上年增长25.4%。移动、联通业务总量3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电话用户76500户,比上年增长36.2%。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002万元,比上年下降11.0%。 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略有减缓。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796万元,比上年减少7724万元,下降4.3%,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21114万元,比上年减少11073万元,下降11.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337万元,比上年减少9136万元,下降7.2%,其中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22275万元,比上年新增332万元,增长1.5%。农业贷款20740万元,比上年新增4917万元,增长31.1%。商业贷款87984万元,比上年减少10354万元,下降10.5%。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至年末,全县有保险机构2家。全年保费收入4188万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人寿险保费收入3542万元,比上年下降13.4%。全年保险赔款和赔付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财险赔付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寿险赔付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7%。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403万元,比上年增长6.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0%。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4500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形势可观。 旅游业 旅游产业发展较快。重点实施铧子山景区建设,延伸开发二铧子景区,完成二铧子平台、循环栈道、人工湖、动物观赏园、景观雕塑、长廊、停车场扩建等一系列配套工程。成功举办第二届登山节,旅游业知名度迅速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000万元。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9.3%,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7.8%,烟酒及用品类上升2.2%,衣着类上升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9.9%,医疗保障和个人用品类下降3.9%,交通和通讯类上升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8.8%,居住类上升5.9%。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进行调整优化。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308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完成9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12月末,全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户4801户,从业人员9900人和上年基本持平;私营企业114户,比上年增长11.8%,从业人员1379人,比上年增长7.8%。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参保)3310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3%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对外贸易明显加快,全县实现出口额9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0%。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利用域外资金6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实际直接利用境外资金3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7%。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大力推广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林下植物高产栽培、道地药材丰产栽培、优质鹅繁育养殖、高频等离子制备球型硅微粉等科技项目,全县财政科技技术支出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4%。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机构及网点100多个,从事科技研究人员700多人。07年认真抓好项目申报工作,针对我县工业和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向省、市、国家申报了7个项目。目前“水稻大中棚培育多蘖壮秧超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被市科技局立为2007年科技致富项目,宝通石英的“高频等离子制备球型硅微粉”项目被省科技厅立为2007年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70期,培训人员7万人次,电视讲座25讲。 民营科技及企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民营科技企业40户,比上年增长21.2%,总收入达到20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7.8%,利税23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两基”工作通过省级终结验收;整合第二、第三中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1%、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8.5%。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不含清河林业局、岔林河农场、兴隆林业局学校),在校学生1653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493人,初中在校生1503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520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59人。有小学校78所,在校学生21814人。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2556人。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紧密配合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节会活动的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宣传的造势功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一个,演出80场,观众达4万人次。有县文化馆一个,举办培训班26次,参加人员268人次,举办展览4次。作品210件。群众演出60场,观众20000人次。有县图书馆一个,总藏书量2.4万册,读者8000人次。有文物所一个,举办展览两次,观众5000人次。有文化市场管理所一个。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85小时。 卫生 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有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共有卫生床位59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75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有床位141张,卫生技术人员199人。 体育 竞技体育和群众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举办了全县职工篮球、乒乓球、青少年排球、冰上运动会等比赛,精心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全年参加省、市比赛共获得5金3银6铜的好成绩。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至年末,全县有养老机构4家,床位380张。完成农村敬老院整合,实现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年有城乡1234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7213人,农村512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975万元,其中:城镇800万元,农村17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