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了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028万元(包括岔林河农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788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569万元,增长3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671万元,增长13.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是13.8%、45.6%、40.6%和1.9%、6.3%、5.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7:19.1:42.2调整为35.7:22.3:42.0。人均GDP(包括岔林河人口)10157元,比去年增长13.9%。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8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县财政总支出47395万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5379万元,比上年增长48.6%。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302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069万元,比上年下降1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8233万元,比上年增长56.6%。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8573万元,比上年增长47.4%;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3729万元,比上年增长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9%。 全县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32个,施工项目35个,竣工项目30个。 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451万元(包括岔林河农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82734万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产值16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3%;牧业产值31678万元,比上年增长5.7%;渔业产值6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07万元,比上年增长3.7%。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质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96.0∶3.6∶0.4。粮食优质品种面积72258公顷,其中:水稻40645公顷,玉米12214公顷,大豆18615公顷。全县绿色食品种植认证A级标志4个,无公害标志4个。 粮食生产继续发展,总产量再创新高。全县粮食总产量403340吨(包括岔林河农场),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水稻产量338227吨,比上年增长33.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6吨,比上年下降15.4%;烟叶产量202吨,比上年下降10.2%;蔬菜产量58201吨,比上年增长16.7%。 畜牧产业化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31458头(包括岔林河农场),比上年增长3.7%。其中牛存栏29628头,比上年增长4.5%;猪存栏78734头,比上年增长47.1%;羊存栏28675只,比上年下降5%;禽存栏570894只,比上年增长3.9%,其中:鹅存栏55951只,比上年下降5.8%;牛出栏16361头,比上年增长4.3%;猪出栏69437头,比上年增长8.9%;羊出栏19710只,比上年下降2.3%;禽出栏1687628只,比上年下降9.3%,其中鹅出栏1025380只,比上年下降16.8%。牧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牛肉产量2468吨,比上年增长4.8%;猪肉产量5545吨,比上年增长8.9%;羊肉产量296吨,比上年下降2.3%;禽肉产量3390吨,比上年下降9.5%,禽蛋产量3139吨,比上年增长2.8%。 新农村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至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0%;化肥投入30998吨(实物量),比上年增长12.2%,农药使用量370吨,比上年增长7.2%。农村用电量52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8%。节水灌溉面积1880公顷。 劳务经济发展明显。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455人,比上年增长1.0%。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99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谷物磨制实现增加值34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屠宰及肉类加工实现增加值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乳制品制造实现增加值353万元,比上年增长5.5%;锯材及木片加工实现增加值2249万元,比上年下降2.0%;中成药制造实现增加值702万元,比上年增长32.0%;电力供应实现增加值1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工艺美术品制造实现增加值1420万元,比上年增长62.7%;纸浆制造实现增加值1018万元,比上年增长51.8%;自来水生产及供应实现增加值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1.0%。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至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8.9%,实现利润7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实现税金2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5%。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4%,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减(%) 中成药 吨 104 13.7 肉类产品 吨 1889 -11.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646 79.3 自来水生产 吨 520000 2.0 纸浆 吨 7298 大米 吨 57751 -8.2 锯材 立方米 4039 售电量 万千瓦时 11019 18.9 橱柜零件 立方米 6955 抽屉板 立方米 966 实木家具 立方米 495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5户,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516万元,比上年增长379.0%;实现增加值65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4%。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不断繁荣。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1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9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79万元,比上年增长8.9%。 从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完成66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1021万元,比上年下降2.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5319万元,比上年下降5.7%;非国有经济完成76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543万元,比上年增长6.8%。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完成客运量65.7万人,比上年增长1.5%,旅客周转量146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货物运输总量97万吨,比上年增长9.0%,实现货物周转量785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