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民增收、工业上项和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地完成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奋斗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0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189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007万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830万元,增长1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是8.9%、50.2%、40.9%和1.0%、5.4%、4.4%。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4:20.8:38.8调整为37.7:23.8:38.5。人均GDP(扣除兴隆林业局与岔林河人口)8,733元,比去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6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行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县行政总支出362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12.4%,增幅比上年提高103.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7%,增幅比上年139.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00万元。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70万元,比上年增长7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569万元,比上年增长98.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6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5%;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281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2.9%。 全县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25个,施工项目29个,竣工项目24个。 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7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73907万元,比上年增长5.9%;林业产值12536万元,比上年下降8.1%;牧业产值261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渔业产值5079万元,比上年下降1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质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96.1∶3.4∶0.5。绿色食品基地不断壮大,绿色优质稻面积达到45万亩,优质品率达到95%以上。全县绿色食品种植认证A级标志4个,无公害标志1个。 粮食生产继续发展,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县粮食总产量342779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水稻产量239798吨,比上年增长6.5%。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49吨,比上年增长 58.1%;烟叶产量225吨,比上年下降53.7%;蔬菜产量49866吨,比上年下降6.0%。 畜牧产业化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29239头,其中牛存栏27243头;猪存栏52964头;羊存栏30179只;禽存栏549339只,其中鹅存栏59418只。牛出栏14775头;猪出栏62875头;羊出栏20174只;禽出栏1869374只,其中鹅出栏1232902只。牧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牛肉产量2216吨,比上年增长25.6%;猪肉产量5030吨,比上年增长12.0%;羊肉产量303吨,比上年增长21.2%;禽肉产量3735吨,比上年下降21.8%,禽蛋产量2952吨,比上年下降6.9%;奶产量741吨,比上年增长16.1%。 新农村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至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7%;全年农业生产资金投入2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农业基础设施投入3204万元。化肥投入11307吨,比上年增长2.3%,农药使用量345吨。农村用电量436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0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880公顷。 劳务经济发展明显。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218人,实现劳务收入4844万元。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口径工业生产总产值115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生产总产值418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27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谷物磨制实现增加值29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7%;屠宰及肉类加工实现增加值943万元,比上年增长8.9%;乳制品制造实现增加值312万元,比上年增长56.7%;锯材及木片加工实现增加值1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木制品制造实现增加值533万元,比上年增长57.6%;电力供应实现增加值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1%;热力生产及供应实现增加值382万元,比上年增长9.1%;纸浆制造实现增加值671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至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7.8%,实现利润663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税金22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7%。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山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减(%) 中成药 吨 91.5 -19.5 肉类产品 吨 2138 2.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18 -31.9 自来水生产 吨 510000 13.3 纸制品 吨 3569 10.9 大米 吨 62918 -2.0 水晶工艺品 件 410 -4.6 售电量 万千瓦时 9266 33.6 出口百叶窗 平方米 112342 木制卫生筷 件 80351 出口材 立方米 4157 35.6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建筑业5户,全口径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0%。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不断繁荣。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2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量额4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274万元,比上年增长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