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从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完成59626万元,比上年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129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5641万元,比上年下降28%;非国有经济完成66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消费结构变化大趋势明显。全县吃的商品零售额33439万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46.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穿的商品零售额为18578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5.6%,比上年提高0.1百分点;用的商品零售额为16734万元,比上年增长8.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3.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001万元,比上年增长5.3%。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9万吨,比上年下降3.3%,实现货物周转量7200万吨,比上年下降7.7%。其中公路运输89万吨,和上年基本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7200万吨公里,和上年持平。航运破产,没有水陆货运。全年共完成客运总量64.7万人,比上年下降20%。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电信业务总量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8%,城乡电话用户(固定电话、小灵通)63244户,比上年下降3.0%,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774户,比上年下降4.2%;农村电话用户30470户,比上年下降1.6%。互联网用户3478户,比上年增长14.0%;互联网宽带用户3311户,比上年增长14.8%。移动、联通业务总量3414万元,比上年增长33.2%,电话用户56159户,比上年增长31.2%。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082万元,比上年增长6.0%。 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稳步增长。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额180520万元,比上年新增21275万元,增长13.4%,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33889万元,比上年新增2641万元,增长2.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7473万元,比上年新增3329万元,增长2.7%,其中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21943万元,比上年新增4857万元,增长28.4%。工业贷款3020万元,比上年新增2589万元,增长600.7%。农业贷款15823万元,比上年新增3655万元,增长30.0%。商业贷款98338万元,比上年新增94189万元,增长240倍。 保险行业稳定发展。至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保险机构2家。全年保费收入4646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55万元,比上年增长61.3%;人寿险保费收入4091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保险赔款和赔付50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9%。其中:财险赔付215万元,比上年下降17.3%;人寿险赔付291万元,比上年下降42.4%。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882万元,比上年增长5.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9%。完成投资2100多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施工面积2170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形势可观。 旅游业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以百年县庆和首届登山节为契机,重点打造铧子山景区、完成山门、服务区、仙界桥、石砌登山台阶和登山沿途人工景观等项工程。新建连通铧子山景区至岔林河漂流景区通达路13公里。建成二龙潭景区别墅长廊。完成乌拉浑旅游公路12.5公里,大通河旅游公路8.9公里。全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6%。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7%,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6%,衣着类上升7.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4.3%,医疗保障和个人用品类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46.0%,居住类上升9.1%。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进行调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57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3%。其中:第一产业4228万元,比上年增长36.8%;第二产业35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3.7%;第三产业45640万元,比上年增长7.4%。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完成2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7%,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完成30420万元,比上年增长5.9%。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12月末,全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户4825户,从业人员9911人;私营企业102户,比上年增长8.5%,从业人员1279人,比上年增长2.6%。 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58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全部退出国有领域,有52户国有企业并轨。通过吸引其他所有制参与,采取出售等形式,完成热电厂、水泥厂、运输公司、航运公司、整体出售。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7663人,发放养老保险人均标准由476元提高到516元,发放养老保险,由1100万元增加到1668万元,养老保险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参加失业保险企业职工2270人,比上年下降24%。共有808 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25.5%。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对外贸易明显发展,全县实现出口额4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5%。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利用国外资金25080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实际直接利用境外资金182万美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机构及网点149个,从事科技研究人员721人。06年认真抓好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共争取5个项目,融资239.5万元,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60期,培训人员5万人次,电视讲座13讲。实施科技兴县人才战略目标,科技贡献率达到44%。 民营科技及企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民营科技企业33户,总收入达到840万元,利税2100万元。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农村远程教育一项达标。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7%、0.0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3.5%。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不含清河林业局、岔林河农场、兴隆林业局学校),在校学生867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505人,初中在校生7167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 520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47人。有小学校78所,在校学生11724人,幼儿园 25 所,在园幼儿241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