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通河县统计局

贸易和物价

农业大丰收,旅游业逐步兴起,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消费市场异常活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

全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县城消费零售额38112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3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14.4%,县城消费增幅高于农村消费增幅1.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餐饮业分别完成55464万元,682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44.1%。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消费品零售额为10191万元,非国有经济完成消费品零售额为5322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1.0%,增长21.9%。

消费结构又有新变化。全县吃的商品零售额29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占全部零售额比重46.6%;穿的商品零售额16223万元,比上年增长7.5%,占全部零售额比重25.6%;用的商品零售额13931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2.0%。

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略有上升。截止12月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价格指数,三升五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分别比上年上升13.0、12.3、1.6百分点;家庭设备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下降3.4、1.9、0.1、10.4、6.0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实现货物运输总量856千吨,比上年增长9.9%,实现货物周转量72212千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公路运输834千吨,比上年增长10.6%,完成货物周转量66440千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水运实现货运量22千吨,比上年增长8.3%,完成货物周转量5772千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7%。公路完成客运总量79.3万人,比上年增长10.4%,旅客周转量1774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快,互联网用户增势明显。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发送信9.9万件,特快专递9808件。全年完成网通业务总量3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城乡电话用户66467户,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052户,比上年增长51.0%,城乡电话入户率78.0%。互联网用户1860户。移动通讯业务总量2210万元,比上年下降10.0%,移动电话用户30220户,比上年下降6.1%。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金融稳健运行,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截止12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142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5588万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农业贷款(含农村信用社贷款)10363万元、工业贷款9371万元、商业贷款5138万元、粮食贷款99515万元、乡(镇)企业贷款483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截止12月末,全县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家。全年保费收入2629万元,比上年下降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9万元,比上年下降44.1%;人身险保费收入2410万元,比上年下降1.1%。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982万元,比上年增长86.0%,其中:财险赔付298万元,比上年下降14.6%;人寿险赔付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2%。

旅游业

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一些景区在深度开发,一些基础设施在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至年末,全县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

二、改革开放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果显著。顺利完成了58户国有企业“三清”工作,确定了第一批10户并轨企业试点,完成了并轨资金的测算工作,成功地引进了广东粤景集团对纸业公司进行收购,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困扰我县财政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深化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了县直事业单位改革,转企729人,分流478人,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人员172人。全县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免征农业税1558万元。兑现两补资金1951万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招商引资融资活动成果明显,全年协议引资24.6亿元,实际到位2.2亿元,新上项目58个。全县融资工作,通过财口、计划口融资1.8亿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5460万元。农业税补助1795万元,各类事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经过运作,与河南华林集团达成了以BOT形式投资建设协议,完成了立项,预可研、工可研、水工模型,环保评估,地震灾害测评等前期各项工作。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机构及网点149个。从事科技研究人员715人,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258次,参加人员6万人次,展示科学研究成果16项,印发科技信息130余条,发放各种科技书刊资料3550册。推广农业新技术16项,覆盖面达98%.

民营科技企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28个,年产值6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利税1465万元,比上年增长7.1%。

教育

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了新课改,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8%和0.02%。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生1634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840人,初中在校生1350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2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50人。小学校86所,在校生21835人。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729人。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一个,演出场次80场,观众20万余人次,群众文化艺术馆一个,举办辅导班40次,参加人员800人次。县图书馆一个,藏书量2.4万册。乡镇图书馆5个,藏书量1.5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全年放映电影240场,观众5万人次。县级档案馆1个。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投入246万元铺设光缆400公里,更新了采编播设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60%。通河电视台全年播出公共节目时间2085小时,通河广播电台全年播出公共节目时间1220小时。有全国30多套电视节目进入通河电视网播放。年末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96.8%,广播综合覆盖率96.8%。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12月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8个(中心卫生院2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卫生防疫站1个。共有卫生床位649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6人,其中:职业医师和助理职业医师343人,注册护士169人,药剂人员65人,检验人员35人。农村卫生院有床位156张,卫生技术人员1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