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依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07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1%。其中,铁路856.9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168.7亿吨公里,增长3.4%;水运18.2亿吨公里,增长10.3%;航空0.4亿吨公里,增长7.9%;管道34.7亿吨公里,下降5.4%。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20.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铁路170.9亿人公里,增长14.5%;公路225.8亿人公里,增长10.0%;水运0.2亿人公里,增长41.7%;航空23.2亿人公里,增长28.9%。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953万门,增长12.2%,其中本年新增104万门,增长98.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98.6万户,增长24.8%;移动电话用户1017.1万户,增长20.8%。全省电话普及率为55.5%,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45.2万户,宽带接入户111万户,增长2倍。 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2.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02万人次,增长1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5.2亿元,增长11.4%;接待国际旅游人数73.3万人次,增长24.8%,创造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增长24.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9.4亿元,增长19.8%,创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的最好水平。地方财政支出7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97.5亿元,增长18.4%。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保障补助、教育、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林、科技等支出分别增长31.7%、22.6%、44.8%、32.7%和37.3%,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13.9亿元,比年初增加500.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32.1亿元,增加149.8亿元;储蓄存款余额3585.7亿元,增加243.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38.9亿元,比年初增加20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91.3亿元,减少50.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40.2亿元,增加157.6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30.7亿元。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8家、上市股票39只,其中发行A股股票33只,B股股票1只,在香港发行上市H股1只,红筹股3只,在新加坡发行S股1只。38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206.3亿元,其中2004年融资1.76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财产险收入17.7亿元,增长7.4%;寿险收入102.4亿元,增长8.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7.5亿元,下降6.9%。全年赔付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0.7亿元,增长12.8%;寿险赔付金额10.7亿元,增长36.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2.6亿元,增长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3所,招生1.2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在学研究生3万人,增长25.0%;毕业生0.5万人,增长28.2%。普通高校59所,招生15万人,增长20.0%;在校生46.6万人,增长18.9%;毕业生8.5万人,增长23.2%。成人高校招生7.7万人,在校生13.6万人,毕业生6.2万人。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学校44所,招生3.3万人,在校生10.8万人,毕业生3.5万人。普通中学2697所,招生66.1万人,在校生241.1万人,毕业生68.8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2万人。小学10791所,招生38.4万人,在校生231.5万人,毕业生4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1万人,在校生0.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3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55.4万人次。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经费支出58.3亿元,增长7.0%,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8.2亿元,增长11.9%,R&D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0.5%。年末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587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10.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9万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9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8项,应用技术成果853项,软科学成果97项。受理专利申请5000件,授权专利2809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485份,成交金额12.6亿元,增长3.7%。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31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4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0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7万台件,比上年增长51.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7个,文化馆125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4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有线电视用户260万户。全年出版报纸7.3亿份,出版杂志0.68亿册,出版图书0.76亿册。年末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13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32万卷。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2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2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0.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7万人,其中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4万人,注册护士4.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02个,卫生技术人员0.7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25个,卫生技术人员0.1万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900个,床位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省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共获33枚金牌,在国内比赛中获得191枚金牌、142.5枚银牌、150枚铜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省共有494.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人口出生率7.27‰,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1.82‰。年末全省总人口381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1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8%;乡村人口1802.3万人,所占比重为47.2%。男性人口193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8%;女性人口1879万人,所占比重为49.2%。0—14岁人口5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4.5%;15—64岁人口3002.6万人,所占比重为78.7%;65岁及以上人口259.2万人,所占比重为6.8%。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09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8个,总面积1068.9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01个,达标区面积898.9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2.0%、90.0%和72.0%。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3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2.6万公顷。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得到强化,嫩江、汤旺河源头、松嫩平原西部等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齐齐哈尔市启动松嫩平原西部防风固沙工程,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伊春市生态发展战略得到较好实施,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采煤塌陷区恢复工作开始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