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总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哈尔滨市争排头,全省率先建小康,全国力争进百强”,的战略目标,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运行。初步测算,2006年,双城市生产总值实现13891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从2000年开始,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54623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73415万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61082万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6%、54%和26.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53.7%。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9:30.7:34.4调整为32.7:34.1:3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07元。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实现106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6%。市场物价呈上升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为:居住价格上涨4.8%、食品上涨6.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4%)、衣着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1.4%、交通和通信下降4.3%、烟酒及用品上涨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4.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0%。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长加快。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642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6.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6681万元,下降1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19,下降23.4%。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80760万元,增长16.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0048万元,增长12.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2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内资完成224440万元,增长6.1%;港澳台投资完成24400万元,增长了19.9倍;外商投资完成13032万元,增长3.7倍;个体经营投资完成46907万元,增长了160.7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143万元,增长3.1倍。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81306万元,增长19.5%。施工项目25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70个。本年新开工项目232个。 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548万元,增长203.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4408万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966万元,增长2.6%。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88750万元,下降6.3%;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34172万元,增长2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5.6%提高到72.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39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总产值361077万元,增长13.2%;林业总产值3300万元,增长15.6%;畜牧业总产值382750万元,下降0.6%;渔业总产值9241万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580万元,增长13.9%。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产量又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9.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7.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1.1万亩,增长7.8%;油料0.4万亩,持平;麻类0.2万亩,持平;甜菜0.5万亩,下降1倍;烟叶0.1万亩,持平;药材975亩;增长8倍;蔬菜、瓜果22.2万亩,增长5.7%全年粮豆薯总产量173.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7%;油料产量773吨,增长35.6%;甜菜产量6425吨,下降2倍;麻类产量409吨,下降6.8%;烟叶产量311吨,下降9.6%;蔬菜、瓜果产量369425吨,增长7%。 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市奶牛存栏230180头,比上年增长2.9%;家禽饲养量1663万只,增长0.1%;生猪饲养量888615头,下降4.5%;肉牛饲养量353241头,下降7.7%。全年肉类总产量89333吨,比上年增长17.4%;奶类产量647523吨,增长3.1%;禽蛋产量85849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9953吨,增长1.5%。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54.4万千瓦,增长105.9%;汽油发动机动力1.4万千瓦,增长7.7%;电动机动力2.3万千瓦,持平。全年机耕地面积307万亩。增长16.2%。机械播种面积307万亩,增长8.3%。全年农村用电量26296万千瓦时,增长61.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85千公顷,持平;实际灌溉面积17.13千公顷,增长1.2%。劳务经济发展加快。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2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11%。 三、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末,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694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11691万元,增长11.6%;销售收入完成491173万元,增长19.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57732万元,增长36.4%。 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实现541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利润总额实现25911万元,增长20.4%;税金实现28239万元,增长18.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家,其中食品饮料企业22家。年末,全市食品饮料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31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扣除雀巢);实现销售收入370968万元,增长37.3%;实现利润16766万元,增长75.4%;实现税金5111万元,增长97.5%。食品饮料工业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四、建筑业快速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156401平方米,增长28.6%;其中,住宅431597平方米,增长244.5%。竣工房屋面积906422万平方米;增长100.8%;其中,住宅431597平方米,增长259.4%。 五、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38148万元,比上年增长7.8%。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年末,境内公路里程数1986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58.2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5公里。全市汽车保有量7586辆,其中个人汽车6027辆。运输用车辆2934辆,其中个人2681辆。载货汽车1480辆,载客汽车1454辆。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452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3%。完成旅客周转量14733万人公里,增长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