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哈尔滨市道外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以“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为总体要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一、土地及行政规划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全区土地面积61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577.98平方公里。市区设大兴、大有、三棵、化工、太古、太平、仁里、水泥、火车头、东原、东莱、民强、南马、南直、胜利、振江、崇俭、滨江、新一、新乐、靖宇、黎华,二十二个街道办事处,市郊设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和民主乡。全区共有1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村委会。

二、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属)7916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0.2个百分点、9.7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79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42922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29296万元,增长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1.6%和37.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7:55.7:41.6调整为2.5:55.9:41.6。

财政收入发展平稳。全年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843万元,比上年增长1.7%(可比口径,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243万元,比上年下降15.7%。财政总支出96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0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资产投资总额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固定资产完成1622.9万元,全区固定资产项目31个。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农业增加值400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647公顷,比上年增长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64公顷,比上年增长1%,其它作物播种面积366公顷,比上年增长0.5%。

农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67万吨,比上年增长2%;蔬菜总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增长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万吨,比上年减少14%;奶类产量0.86万吨,比上年减少0.2%;禽蛋产量1.38万吨,比上年增长16%。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252万元,比上年增长0.8%。完成育苗面积60亩,造林面积600亩。园林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天恒山丁香林、红叶谷、菩提园3个特色规模林地和6条景观特色街路建设,其中,丁香园为全市园林占地面积之首,创造性地完成了群众性“五绿”创建任务。全年植树22.72万株,新增绿地37.4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18.94%、16.79%、6.3平方米。实现渔业产值4614万元,比上年下降0.1%。

粮牧“主辅换位”成效显著。实现养殖业产值 366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47.9%。发展养殖专业村7个,规模养殖户1529户。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神鹿山庄养殖规模突破4000头。

乡镇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929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销售收入1357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实现利润61130万元,比上年增长7.9%。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全区145家区直和驻区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5个新农村省级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农村公路76.3公里,新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5处,卫生院所5个,完成农村改厕312户。

“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省级无公害基地达到5个,总面积11.5万亩,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1万亩。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至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36024人,实现劳务收入1.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9.6元,比上年增长11.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实现总产值1422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83901万元,增长11.5%;实现工业利润56890万元,增长8.6%。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884045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建筑业销售收入7288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建筑业利润25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业产值2266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实现交通运输业销售收入233769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实现交通运输业利润904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国内贸易

居民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2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2%。

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经济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共引进项目479个,实现引资额44亿元,落实到位资金26.2亿元,同比增长12.93%。国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实现引资额11.5亿元,超千万元项目94个,引资额18.3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8个。协议外资额1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802万美元。通过哈洽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签订经济贸易协议84项,总签约额47.37亿元。

加大了对市场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现共有各类市场58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目前正在筹建的专业市场有1个,在建的专业市场1个。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调整得到优化。在全区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3.3亿元,增长16.9%,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9%。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分别发展到5339户和32089户。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6个,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7户,专利授权169件,发明专利达56件,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9项,市技术创新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600万元。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29619人。其中,民办公助学校9所,在校学生7027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生5988人;小学83所,在校生26658人。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高水准通过“双高普九”复评,升学率创新高,其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考入重点高中5568人,升学率达到95.1%。高考录取2559人,录取率达到92.9%。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整修学校8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