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阿城区统计局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道路总面积增加到180万平方米,主城区道路硬铺装率达到92.43%,城区绿化总面积达441.9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5.11%,绿地率达21.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15平方米。全年共清运垃圾、残土、冰雪21.2万吨,新增清扫保洁作业量63.4万平方米,建立了由155人和24台运输车辆组成的清运队伍,对城区垃圾全天巡回拉运、随产随清。全区有线电视用户为5万户,其中城区3.5万户,入户率为39.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涌现出以红新村、裴家屯、小白旗屯为代表的一批示范典型。以“三清、三建、三包”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整洁活动正在全区各个村屯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7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35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63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791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当年可用财力49476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口径财政支出83835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地方财政支出51524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610万元,农林水气象支出2321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778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3194万元,医疗卫生事业费支出2743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6628万元,公检法司支出3471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076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6058万元,抚恤和社救费支出1056万元,专项支出1458万元。

金融保险业发展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6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企业存款110647万元,同比增长5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351万元,比上年增长4.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8154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短期贷款341672万元,同比增长6.5%;中长期贷款105752万元,同比增长27.7%。全年保费收入11350万元,同比增长39.2%。

十、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科教兴区成果显著,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继续增强。全年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8项,实施省市科技项目37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7项,完成率达100%。全区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57户。全年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85项,全部受理,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授权专利50项。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215万元建成了“中国?阿城”网站,全年收集、整理、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总量达400多兆,其中文字信息902条、图片信息1779幅、视频音频信息19个。

坚持“两基”工作为重中之重不动摇。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争取上级资金1447.4万元,改造26所学校的D级危房校舍,建设了新华一中、玉泉一中的食堂和宿舍。全区中小学微机达6432台,每百生均9.1台。全区有93所学校被分别评为省、市、区的一类学校,下拨助学资金254.1万元,救助了城乡34715名贫困生。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有186名考生超过600分,位居十一县之首,阿城一中有2名考生考入清华大学。首届课改中考中有45名考生超过500分,位居哈市课改县市的前列,城乡8所学校出版了校本教材汇编,课改工作喜结硕果。艺体教育成果显著,组织召开了双丰中心小学的风筝制作和放飞现场会,组织了阿城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二中学、第七中学的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实验小学在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班级合唱比赛和学校合唱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文艺创作有新突破。图书发行总额6954万元,全年放映电影1064场次,放映收入32万元。专业创作硕果累累,在省艺术之冬美术作品展中,我区有4幅版画作品入选,《阿城版画展》10月在哈市开展。在哈市校园才艺大赛中,我区获得2个金奖。在哈市第九届五项文艺比赛中,我区获金奖30名,银奖50名,铜奖16名。在东北三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区获得金奖8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在第四届全国“ACTV”少年儿童书画电视大赛中,我区获得一等奖6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4人。成功举办了阿城市第四届金源文化节,举办了文化节明星演唱会,安排为期5天的“白衣天使”好歌大家唱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运动会上共有10项19人次刷新新记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捐赠图书近4000册,建设乡镇水泥篮球场地10块,争取农村健身路径13套(29件套),价值17.5万元,投放到12个乡镇中。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以节庆活动为重点,举办了“玉泉方瓶杯”迎新春专场文艺演出、庆祝建党85周年文艺演出、元宵节焰火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4.4%,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框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活动,加大了医疗市场清理整顿力度,医疗质量得到提高,保护了人民群众安全。开展了“八个专项治理”,组织了3次大规模非法行医专项集中清理整顿行动,调查处理举报案件28起,立案处罚35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全区年末总人口为58.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为24.3万人。总户数20.4万户,非农11.1万户。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4万人,性别比为101.3。全年出生人口5053人,出生率为8.64‰;死亡人口2246人,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4.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居民最低生活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四年来累计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万人,为离退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5.1亿元,支出医疗保险金9865万元。目前,我区城市享受低保人员已达6087户/12165人,农村纳入低保3443户/6475人。下拨救灾款96万余元,救助农村特困人员13310人。筹措资金15.1万元为重点在乡老复员军人修房,新办老年福利养老机构1家,安置就业岗位10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73元,比上年增长9.8%。城区恩格尔系数为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区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7.4平方米,同比增长1.5%,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5%。全区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为8663元,同比增长5.5%。全年用电总量9784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居民用电总量823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