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南岗区统计局

八、城区建设和城区管理

哈西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南岗科技发展大厦、辰能溪树等24个项目建设。实施了龙橡、龙仪棚户区改造,龙橡棚户区拆迁净地、开工建设在全市棚改工作中实现双第一。阳光家园一期工程全面竣工,7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积极配合推进西客站及周边地区前期规划建设,推进了涵盖4个街乡5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秋林商圈环境提档升级,整饰大世界商城、奋斗副食等楼体,铺装改造荣市街、建设街等街路,新建远大购物中心大型电子屏幕和景观雕塑。实施街路改造维修工程,建设泰山路、十字街达标街路,完成道路碎修碎补13万平方米。实施居民区环境建设工程,依法拆除占院设施近6,000平方米,改造居民庭院100个,辟建休闲健身广场10个。

城区管理得到加强。深化“五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采用GPS卫星定位,实现了环卫作业智能化管控。数字城管代表全市接受了建设部的检查验收。实施城管设备升级工程,购置大型垃圾压缩车、清雪机械等设备,提高城管作业机械化水平,清雪效率大幅提高。强化城管执法工作,拆除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取缔疏导无证商贩3.7万人次,清理占道经营1.3万处。

生态环境更加清新。建成征仪路等8条生态景观特色街路、宣桥街等5条垂直绿化街路和护军街等47条丁香绿化街路。辟建新居园等10处丁香游园。打造红军街、霁虹广场等34处精品彩化街路和广场。继续扩建三八水库等2处生态片林。全年新植树木23万株,新增绿地面积47万平方米。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排放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加大餐饮油烟、噪音污染整治力度,受理群众环境投诉2,300余件,办结率达98%。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举办了全国德育工作和全省职业教育现场会,“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1,200万元扩建、维修学校63所。筹资900多万元为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添置计算机和体育设施。为3.2万余名城市特困学生、特困农民工子女和智障学生提供助学金500万元,安置1.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2008年末我区共有中小学72所(不含民办校),在校生人数790,029人,教师人数7,522人。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

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区辖区内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01所,实有床位9,797张,卫生技术人员11,366人。完成了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10个村卫生所的规范化建设,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5.3%。完成了7项国家防病项目,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置了“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食品放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了省级卫生先进区创建成果。人口发展保持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8%。我区荣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

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组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南岗文化年活动,组织开展以“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次,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荣市街道龙泰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我区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建设先进区和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称号,荣获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群众文化特别奖”。在市十七届运动会上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团体总分第一,实现了“六连冠”。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区人民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为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800多万元。为四川广元市赶制166座活动板房并昼夜兼程送往灾区,为4所中小学4,000余名师生建成临时校所。为彭州市捐款200万元。安置灾区23名学生在我区就学。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8,全区总人口1,029,488人,比上年下降1.6%。其中:市区人口988,823人,比上年下降1.7%。出生人口5,959人,同比下降4.2%;死亡人口4,098人,同比增长6.2%。全区人口出生率5.71‰,死亡率3.93‰,自然增长率1.78‰。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9.8%。

2008,我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12,628人,其中:国有经济130,409人,集体经济9,463人,其他经济72,756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59,695万元,其中:国有经济472,587万元,集体经济15,580万元,其他经济171,5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