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阿城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及市四届六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5715万元,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530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11238万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98407万元,比上年增长8.1%。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48.4:34.0,调整为16.0:48.7:35.3。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25642万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4.0%,比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整体水平有所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6%,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8%,分别比上年回升2个和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2年,我市的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积极做好备春耕抗春旱等工作,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483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553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9%和3.8%。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26.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2700台,增加2798台。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7360公顷,同比增长19.2%。当年造林面积1568公顷。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3.3万吨,比上年增长11.1%。全年农村用电量733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 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手段,壮大经济总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工业化进程。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82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阿城市属工业总产值为996777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工业增加值370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口径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139685万元,同比增长13.8%;利税总额为113018万元,增长11.0%;利润总额为24739万元,下降2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3300万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000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00万元;私人建房完成投资11400万元;其它投资为7000万元。通过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项目134项。其中产值超千万元项目41项.实际利用外资额1800万美元。粘胶长丝项目、宾馆开发项目、马利酵母技改项目、松江铜业集团钼矿开发等项目均已投产。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速度趋缓。全年实现增加值96871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完成货运量1066万吨,比上年下降36.8%。其中:铁路货运量543万吨,下降53.3%;公路货运量523万吨,增长0.2%。全年发运旅客10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铁路客运量4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公路客运量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邮电通讯行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城乡拥有固定电话11.6万户,增长17.2%。其中:城市用户6.4万户;乡村用户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为3.7万户,同比增长48%。电话普及率为23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加大了企业改革力度,百货大楼、一百及部分物资企业国有资产一次性退出。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为66300万元,同比增长1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在总计中:国有及控股实现1.3亿元,非国有经济18.9亿元。非国有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部零售额的79.2%,同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七、旅游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金源文化为主线,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充分依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客源市场开发的力度,努力加快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旅游整体功能日臻完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金源文化节,进一步提高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积极推进松峰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金源文化旅游开发区等大旅游项目的建设。2002年我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其中:国际旅游者5200人次。旅游业营业收入1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八、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发展加快,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全年城建总投资达12亿元,全面完成了当年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加快了旧城区改造和小区建设。当年在建工程123项,总投资9.6亿,建设规模达79万平方米。完成了牌路北大街15000平方米的基础工程和给排水建设。完成了阜巨路等20条巷路的建设。启动了城区燃气管理建设工程。打通了哈阿公路南出口。改扩建了中心市场。完成了永泰广广场的动迁工作。完成了城区100公里供热管网维修养护工作。新铺设供热管网2000延长米,新建热力站2座。绿波华园、诚信花园、长安小区、清真小区、北新小区、马利花园等精品小区不断涌现,配套设施不断提高。世纪名苑、金京画苑等高层建筑的落成,为我市增添了新的景观。 城市管理、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开展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年新建雕塑2处,临街摆放鲜花3000余盆,栽树2000余株,新建绿地800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1.7%。维修道路2万平方米,更新步道板3.5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达98%。粉刷建筑物1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18处,清理乱贴乱画18434处,增设果皮箱300个,油饰果皮箱、垃圾箱386个,维修粉刷公厕104座,每日清扫路面86万平方米。新建路灯560盏,会宁公园增设灯饰景点33处,城区2800盏路灯全面维修,亮化品位明显提高。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3.1%。 村镇建设健康发展。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要求,镇、乡、村屯建设全面启动,加快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村镇建设总投入近2亿元。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2%,自来水入户率达63.5%,乡村道路砂石化率达99%。玉泉、平山、小岭等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镇容村貌明显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