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特大自然灾害相继发生等严峻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调整结构、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区综合实力继续提升,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初步核算,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开发区)5,778,855万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952万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9,702万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46,200万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为0.4:43.4:56.2。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6,855万元,占南岗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5%。 2008年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5,591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9,877万元,增长22.1%。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2,079万元,同比下降15.5%。 一、农业 1、粮食产量增加。据预产调查,粮食总产量达12,455吨,比去年增加4,247吨,同比增长51.7%。其中,谷物生产12,212吨,比去年增加4,408吨,同比增长56.5%;在谷物中,玉米产量达12,147吨,比去年增加4,373吨,同比增加56.3%;大豆产量243吨,比去年减少161吨,同比下降39.9%。 2、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全区农林牧副渔产值的51.5%,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大牲畜存栏6,233头。其中:牛存栏6,012头;生猪存栏40,725头;家禽存栏87.4万只;羊存栏5,965只。各种畜产品产量增减程度不同。全年猪肉产量5,508吨,同比增长103.6%;牛肉产量129吨, 同比下降3.7%;羊肉产量84吨, 同比下降12.5%;禽肉产量852吨, 同比下降70.9%;禽蛋产量13,000吨,同比增长11%;牛奶产量21,550吨, 同比增长16.9%。 3、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08年共投入农业科技资金4,300万元,同比增长2.4%。加大了支持三农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500元,达到6,728元/人,同比增长10.7%。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6.7亿元, 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由2008年初的62户增加到2009年的8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1亿元(快报数),同比增长15.6%;完成增加值42.3亿元, 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31.7亿元, 同比增长27.8%。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9%;比去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58,210元/人,同比增长18.3%。 建筑、房地产开发业市场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较强。2008年全区现有资质建筑企业24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2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0.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9.5亿元、其他产值6.3亿元。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2万平方米,本年建筑房屋竣工面积171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4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房地产投资34.8亿元,投资项目单位完成投资138.6亿元。今年我区推进的62个重点项目,有37个已竣工投产,完成项目投资65.9亿元,占全年投资额的38%。特别是被省、市政府列入重点推进的项目:哈西新区改造建设项目、天顺化工碳纤维原丝项目、九洲电气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项目、嘉茂尚都商业广场、华风物流园区项目均已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工程形象进度和年度投资计划。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取得新发展,新巴黎酒店、美特斯邦威等项目相继建成。哈达果品、金亿小商品等市场建设做大做强。伊斯特、凯普乐等服务外包企业初具规模。区内各类企业积极参加哈洽会、出口产品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9,272万美元,同比增长16%。同时举办了第五届旅游文化节暨首届旅游大集,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研发设计仓储配送、信息咨询等生产服务业,商饮商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生活服务业快速发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拓展空间更加广阔。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通过社区科技信息咨询及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带动,促进了我区服务业发展。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246,200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168,728万元,同比增长13%;批发零售业完成928,578万元,同比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完成316,697万元, 同比增长16.9%;房地产业完成190,751万元,同比下降0.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409,469万元,同比增长3.8%;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1,231,977万元, 同比增长21.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9亿元,同比增长22.1%。 四、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1,400户,年注册资金4.8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9.1%,创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6.3%。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区工业经济份额的44.7%,比去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五、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业户达到53,597户,其中:个体工商37,973户,私营企业15,624户。注册总资本达 129.5亿元,同比增长11.9%。从业人员85,473人,同比下降20.7%。其中:个体工商户37,937人,同比下降7.8%,私营企业34,234人,同比下降48.6%。 六、对外经济 坚持选商选资,做大做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建设知识创新区,以挖掘整合资源为重点,通过挖掘潜能扩充载体,广泛联系拓宽渠道,结合区域改造和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共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920万美元,引进外资项目9个,完成年计划的126%,同比增长10%;完成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项目资金到位额28亿元,引进内资项目99个,完成年计划的112%,同比增长51%。全年完成进口总额36,107万美元,同比增长19.4%,全年完成出口总额23,165万美元,同比增长11%。 七、改革工作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2008年在全省率先进行了街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了街道社会管理职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街道办事处经济管理职能“越位”、社会服务职能“缺位”的体制弊端。强化了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条块”之间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总结三个街道办事处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区推行了街道、乡(镇)社会事务“一口式”受理服务,把区直22个部门64项审批受理事项,纳入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办理,实施审批流程再造,使受理和审批相分离,形成了“一口受理、内部流转、网上传输、协调办理”的审批服务模式。在原招商局基础上,增加三个专业招商局,推行资源调查、项目谋划、包装推介、资金引进、项目落地、配套跟进“六位一体”的“一条龙”专业招商新机制。探索“集体持股”全员股份制改造新模式,完成了花园商店等12户国有企业改制。破解制约副食品贸易中心等企业改制难题。在全市率先完成21户厂办大集体企业范围界定和清产核资工作。解决了29户国有和厂办集体企业近6,000名职工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