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综合改造了天合街、松柏路等11条土路,其中市贷款850万元投资6条街路;市、区自筹资金669万元建设改造土路有5条街路,河清街、学校路、小职工街、东六道街、安阳路。总投资1061万元改造了高谊街、安平街等13条背街背巷街路;完成了尚志大街立体彩化、新阳桥、安发桥2条桥体彩化带和公园彩化。 环境保护水平继续提高。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治理排污企业141家;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区环保投资指数1.6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6.0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0.77万吨,综合利用率100%,化学需氧量削减量10.05吨,烟尘削减量657.5吨。已建成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为22.3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6.40%。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全年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20项,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性乳糠酶”项目被列为国家启动的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产业项目,得到近千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新产品开发50项,开发先进适用技术项目16项,科技投入1400万元,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45户。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突破。高水平通过了省“双高”普九复评。总投资830万元改造4所行业规划学校,面积13868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各2所。2005年全区在校学生数为68944人,比上年减少5193人。招生数为16034人,减少1250人,其中:高中招生3687人,减少287人;职业高中招生991人,增加108人;初中招生6437人,减少426人;小学招生4919人,减少645人。全区适龄儿童4093人,减少1007人,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 全年共举办了庆“五·一时代先锋”广场歌会、“庆祝建党84周年”专场文艺演出118场,举办了道里区迎庆“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83场,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达5万多人次。承办了全市“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大赛,荣获全民健身活动月全国先进单位。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22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8.3万册。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投入150万元扩建了道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面积由原800平方米达到2750平方米。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9个,医院32个,卫生技术人员4228人,卫生床位4217张。 积极推进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卫生服务逐步向村屯延伸,投入110万元引进51种132台(套)设备,使全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5个乡镇共设置了40个村卫生所。投资230万元改扩建了新发红十字医院。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全区职工工资总额42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2%;职工平均工资12376元,增长10%。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6.5%;人均生活费支出3565.6元,增长28.5%。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区共有低保户9874户、22633人,共支出低保金2135万元。失业保险功能得到了提高,为733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714万元,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大,全区参保企业户数达到2548户,其中:国有企业687户、集体企业279户、劳服企业237户、私营企业1345户,国有、集体企业覆盖率达到100%。参保职工总数8.6万人,离退休人员6.2万人。医保改革稳步推进,全区(登记)灵活就业新办人员和续接医疗保险人员9630人。 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5家,床位780张,共收养老人425人。全区1071名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劳动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57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854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740人次,其中:安置下岗职工9421人次,其他人员10319人次。全区失业人员登记人数为112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共有4078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3.28万人。户籍总人口67.64万人,比上年增加0.78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6.83万人,增加0.93万人;男性人口33.23万人,增加0.24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6.58。 注: 1.本公报中的年度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