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芙蓉区统计局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市场14家,已出租摊位数8531个,摊位出租率为98 %;营业面积为55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成交额23.4亿元,增长38.4%。平均每个5000万元市场实现成交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区区属中学5所,在校学生6846人;小学26所,在校学生17833人。"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生普及率100%,小学生巩固率10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去年共开办面向教师的各类培训班六个,180余名教师评为国家、省、市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普及率达到65%,中学教师本科学历普及率达到5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功开展第六届课题结题评审活动,共结题34个,其中8个课题荣获市教育科研"友谊奖"。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有效整合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光荣称号。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5亿元,同比增长48.34%;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36.0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利税8100万元,同比增长60.84%;实现高新技术利润5794万元,同比增长64.04万元。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牵手芙蓉"为代表的广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全年共组织文艺演出20多场次。继续组织开展"芙蓉之春"、"芙蓉之夏"、"芙蓉之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全区各街道社区开展各类大小群众文化活动近50场,参加人数近10万人次。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其中,医生65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37张。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芙蓉区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共有2200名老年运动员参加了各项展示和比赛。

八、资源与环境

耕地资源因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到2003年年底,全区共有耕地面积0.48千公顷,其中水田0.1千公顷,旱地0.38千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添绿造景" 工程,城区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2003年,全区建城区范围内共有绿地面积324.8万平方米,绿地率为15.01%。2003年粉尘排放达标率为100%,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9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78.72%,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6.9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60.37%。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34.58万人,城市化率为100%。其中,男性人口为17.61万人,女性人口为16.97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5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5元,增长8.01%。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净增就业岗位11728人,下岗实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13人,建设了18个劳动保障标准化社区,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876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37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7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700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95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我区社会福利院有床位90张,收养各类人员78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6个。建立基层社区服务中心12个,接受社会捐赠款达到60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原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1月1日起改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表述为"芙蓉区生产总值"。

3、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