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围绕加快创建"三湘第一区"的总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总体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改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后劲倍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全年实现芙蓉区生产总值27.73亿元,增长1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75:41.77:53.4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2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拉动作用来看,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1%;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0.7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32%;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8.5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87%。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52.08%,增速比上年提高16.9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举办和参与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在香港举办的招商活动,是CEPA签定后中西部地区第一个组团赴港的县区级政府经贸代表团。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到位外资5513万美元,增长10.13%;引进内资项目37个,实际利用内资26.6亿元,增长138.9%。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泰国正大和香港伟盈、燕京啤酒等一批重大项目。 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更加凸现。民营经济占GDP总量的87%,民营经济贡献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80%以上,成为芙蓉区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市场物价平稳。2003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其中,城市间交通费价格指数为99.5%,通信服务价格指数为96.4%,服务价格指数为10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5%,建筑业价格指数为 102.3%,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0.7%,其它服务业价格指数为100.1%。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了"优化经济环境年"活动,大力营造谋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群众和投资商的广泛好评。在全市率先开展的"市民评议政府"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城乡文明程度,涌现2个省级文明社区、5个省级文明单位和2个省级文明示范窗口。 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理顺了隆平高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有效突破了我区土地存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的瓶颈制约,"强西拓东"有了新的实质性进展。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都市农业在结构调整中效益增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种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引进和培育了怡清源、天泉草业等一批农业企业知名品牌。2003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3.5%。通过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精品、高效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涌现科技示范户45户,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4%。全区有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3个,精品种苗、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特种养殖9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园区兴工,突出"抓大扶小" ,不断加大投入,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2003年,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2.06亿,同比增长14.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6亿元,同比增长28.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分别为9.12亿元、5.79亿元,共占规模以上工业88.9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1%。 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700万元。同比增长35.78%。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8.95 %,比去年同期提高7.1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1.3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09%,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0927元/人,比上年提高17.9%。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2003年,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8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1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4亿元,实现利润2377万元。全年建筑施工面积155.3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达82.0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全年开工重点建设项目30个,韶山北路拓改、河晏路建设、车站南路改造提质等重点工程顺利竣工,新区治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民东路延长线正在抓紧建设,汉城路、高岭路、马王堆中学扩建、长善垸中心排渍泵站等工程如期推进,南阳街、玉泉街等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2003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5亿元,同比增长107.59 %,拉动GDP增长9.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完成36.98亿元,同比增长112.21%;农村集体和农村个体投资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31.7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226.63%;技术改造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115.23%。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房地产投资16.93亿元,同比增长57.33 %;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08.69%,住宅投资增长82.36%,办公楼投资增长23.78%。商品房在建规模118.82万平方米,增长54.98%,其中住宅占73.67%。竣工商品房40.81万平方米,下降2.81%,其中住宅占84.42%。全区销售商品房37.98万平方米,增长66.87%;其中,销售住宅33.41万平方米,占87.97%。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32.16万平方米,占住宅销售总量的96.2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热点突出,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加大了资源整合和提质升级力度,传统商贸业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9亿元,同比增长16.73 %。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5.24亿元,同比增长17.11%;餐饮业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14.63%。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住房、汽车和通信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大类商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市场销售亮点,消费需求拉动GDP增长6.23个百分点。新涌现了一批特色街市,提出了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战略构想,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进一步做大,我区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