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强天心,和谐天心”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提质繁北、拓城兴南”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安定和谐、文明进步的崭新局面。 一、 综 合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005全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GDP)14062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同期增长17.3%,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市。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83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6878万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8529万元,同比增长13%。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04、8.55、8.74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分别为0.2%、49.4%和50.4%。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调整为0.9:32.2:6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1383万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5.4%。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效能进一步突出。全区围绕“财源建设年”主题,按照“着眼于发展,藏富于基层”的思路,积极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强化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突出财政管理。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81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4778万元,同比增长36.7%,一般预算收入63369万元,同比增长53.86%。地方财政收入总额达71748万元,净增2.39亿元,增长50.11%。区级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5.56%,坚持以民为本,安排救助资金550万,确保城乡低保、特困家庭就学补助和医疗补助、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治安成绩显著。区、街镇、社区、驻区单位四级综治基层防范网络和上下联动的创建“平安天心”工作格局,全年先后开展维稳排查117起,有效防范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全年全区荣获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计生优育服务城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就业再就业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城区荣誉称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成就是:一年来,全区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财源建设年”主题,强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GDP突破1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和投资拉动经济效应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地方财政收入(老口径)增幅、高新技术总产值增幅、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增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总额等六项资金总额等六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发展的空间不足,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城镇居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 二、 农 业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突出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目标,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7637万元,同比增长5.0 %,其中:农业产值7610万元、林业产值111万元、牧业产值7771万元、渔业产值20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万元。20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2150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700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3500亩、油料作物及大豆播种面积18400亩,建成蔬菜面积5000亩、标准菜地200亩,西瓜基地600亩,毛豆基地700亩。投入建设资金420万元,获得农业部9000亩无公害农产基地认定和辣椒、蔬菜、毛豆、黄瓜四大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2579人,培育扶持上好佳食品、长沙福润、新兵农业科技、南泥湾食品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实现收入500万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等一批高效农产品较上年有了大幅增长;水果1700吨,同比增长27.7%;年末肉猪产量7644吨,同比增长26.5 %;水产品产量2800吨,增长12%。大托镇桂井鲜切花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建成了绕城线、京广线和湘江风光带三个林带建设段造林13.8公里,累计1120亩。 三、 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3198万元,同比增长34.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6096万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利润13658万元,同比增长66.8%,企业亏损控制在2800万元以内,同比减亏8%以上。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品牌兴业之路,培植“市质量信得过企业”11家,市“小巨人企业”3家,市名牌企业4家,在全部规模工业中,民营企业达到50家,活力不断增强。 环保工业园进一步提质增效。2005年,加快工业园招商、开发、建设,引进了长庆机电科教、怀其集团等5家企业入园,天鹅工业泵、三远钢结构、新兴电器等6家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465万元,利税总额7776万元。 工业技术开发力度加大,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748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1 %,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32万元,同比增长12.4%。2005年,共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24%。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819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4697万元,同比增长31.96%。同时,企业效益也呈现出跨越式增长,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2.0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2005 年,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为61家,全区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692346万元,因投资的强力拉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360万元 ,房屋施工面积302.1万平方米,竣工商住房140.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0.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9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5524万元,同比增长45.5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2307万元,同比增长45.80%。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2005年完成基本建设项目489个,总投资607391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17%;房地产投资689666万元,所占比重为53.83%;更新改造投资82000万元,所占比重为6.2%。2005年,全区30余项重点工程强势推进,仅市政项目就完成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电力路、青园前路、迎新路、韶高路、长沙大道第四段、友谊东路建设竣工,南湖路拓改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