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5 长沙市天心区统计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富强天心,和谐天心”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三产主导、南北联动、文化提升、环境兴区”四大战略, 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平稳、活力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协调发展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6年全区人民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意识更加突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新技术总产值增幅、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增幅和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等七项指标居全市区县或内五区第一。区政全面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综合排名第一。街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大托镇政府和金盆岭街道办事处入选2005年度全市综合实力十强街镇。

全区人民始终突出和谐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充分利用区、街镇、社区、驻区单位四级合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获得全国计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城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全国科普创建示范城区等称号,“平安天心”创建进一步深化。全力以赴办好为民办的八件实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讲评奖励机制、财政优先投入机制和高位协调机制,省市八件实事涉及我区28项指标全部达到验收要求,19项超额完成,我区被评为“全市八件实事工作先进集体”。

一、综合

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06年,实施工业总部建设和楼宇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46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同期增长15.2%,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85万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8230万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4990万元,同比增长14.2%,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02、5.82、9.3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分别为0.1%、38.3%和61.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0.7:34.4:64.9。与上年相比较,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为15.8%、14.8%、14%和15.2%。经济济总量在全市的占比为11%,按2006年常住人口45.5万人计算,人均GDP3504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公共财政着眼民生。积极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完善管理体制、努力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0057万元,较之去年的99944万元增长30.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7568万元,同比增长18.9%;一般预算收入82612万元,同比增长30.37%。区级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8.2%。地方财政收入94493万元,比上年净增22745万元,增长31.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8504万元。积极发挥财政公共效能,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区财政将省市区8件实事所需资金能列入预算的全部列入预算,并及时拔付安排,本年度8件实事经费投入5千万元。

二、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民收入高速增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8365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8823万元、林业产值117万元、牧业产值7133万元、渔业产值222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万元。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等一批高效农产品较上年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80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820公顷,总产量5786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公顷,总产量27吨;大豆播种面积10公顷,总产量30吨;蔬菜播种面积1200公顷。果园面积40公顷,水果产量4620吨;当年肉类总产量6189吨;淡水养殖面积27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0吨。对农业投入力度加大,投入林业生态圈、水利、蔬菜基地建设、动物防疫等资金达37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3.33%。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湖区桂井、新港、大托、兴隆、黄鹤5个行政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塘坝扩容增蓄11处,解决农村480户改水改厕工作,投资70万元完成了桂井、兴隆等5所农村学校的饮水改造。全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率达到94.6%,按照省市示范性乡镇卫生院标准,改扩建了大托镇卫生院。规划发展了大托种养合作社和耀农科技合作社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托种养合作社被定为市示范合作社。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提速,有力支撑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抓手,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企业素质大幅提升,全区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013654万元,比上年增长31.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887773万元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实现128589万元,增长15.2%。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18781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1206万元,同比增长28.6%。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品牌兴业之路,培植“市质量信得过企业”12家,市“小巨人企业”4家,市名牌企业5家,在全部规模工业中,民营企业达到53家,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天心环保工业园,全力加速中信新城、长利电机等重点项目,推进以园区道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总部经济、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三个产业特色,2006年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10亿元。

技改投入成为新增支点,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共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129.2%。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819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4697万元,同比增长32%。企业效益提高,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76,完成利税52448万元,同比增长124%,规模工业亏损9家,较去年减少3家,亏损额1600万元,同比减少50%。

建筑业生产加速,特级企业规模经营。2006 年,全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湖南省第六工程公司、二十三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大建设集团3家特级资质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1亿元,占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的51.7%,同比增长33.5%。建筑业企业积极市场开拓,不断向周边地区和外省市延伸拓展,完成在外省产值27.1亿元,占全区的26.4%。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013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28.1%,房屋竣工面积336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28.7%。竣工率33.2%。初步核算,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9403万元,同比增长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