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额快速增长,结构合理调整。200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9263万元,同比增长30.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5400万元,同比增长30.81%。2006年,按照“对接长株潭,打造核心区”的整体要求,积极破解拆迁难题和筹资瓶颈,全面加快了老城区提质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区域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体现的特点:大型项目增多, 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1亿元以上的84个、 500万元以上790个。从投资渠道看,更新改造投资增长最快,基本建设投资占投资总额最大,房地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57.3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3.56%、同比增长-16.78%;基本建设投资76.79亿元,同比增长23.25%,占投资总额的44.91%;更新改造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129.2%,所占比重为10.99%,其它投资18.02亿元。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区35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24亿元,韶山南路延长线改扩、新韶西路、友谊东路、刘家冲路北段、新姚南路、竹塘路、宜春路、黑梨路、环保大道、新电路东段等10条道路顺利竣工,新城区路网格局更加健全;年初确定的八个公益设施项目中,省府景观中轴线、省府文化公园已开工建设、“三馆一中心”中的省群众艺术馆、省地质博物馆和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均已开工建设,预计投资56亿元的中信新城项目中的中信广场已破土动工。全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5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竣工房屋面积145.4万平方米。 五、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强劲增长, 中心商业区的态势更为突出。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597万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76999万元,同比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8819万元,同比增长21.6%。在王府井百货、平和堂商贸、春天百货等大型商贸易企业大幅促销、湖南(长沙)酒吧文化节和长沙坡子街美食节等节日推动和苏宁、国美电器等大型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有效扩张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红红火火。新引进心连心、爱酷、国美湖南总部、汽车4S店(汽车零售实现零的突破),随着韩国商业街、橙子498街区、曲美家具城等顺利开业, 新增商业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 2006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由2005年的70家增加到100家,限额企业实现零售额54.2亿元,同比增长30.5%,占零售总额的44.5%,其中苏宁电器、国美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25.1%和58.7%。假日消费拉动作用明显,热点商品继续带动消费升级,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3.4%、家居类商品实现156%。一力物流园市场欣欣向荣,二、三期工程扩建顺利,2006年度实现营业额84个亿,会展业发展迅速,辖区内举办会展20次。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生产投资价格上升。全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去年同期的101.2,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2,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6.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4.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3.1%,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升5.8%。 六、商务和招商引资 招商向内汇集,经济向外拓展。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完善招商机制、强化招商措施、调整招商战略,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与上海大华集团、香港泰邦集团、香港和记黄埔、香港恒基兆业等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荷兰商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坚持把项目作为对接企业的第一要素,把商务楼宇作为招商引资新的主打载体,积极帮助楼宇进行“二次招商”,平和堂、新时空等6栋楼宇实现了销售过亿、税收过千万的目标。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先后组团参加了欧洽会、泛珠三角论坛、中博会等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上海投资洽谈说明会和香港投资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136.8亿元。突出抓好了招商成果转化,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对20个产业项目进行重点调度,促进了项目的加快建设。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21038万美元,同比增长68%;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652889万元,内联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758万元。2006年,全区共新批外资企业28个,同比增长38%,引进内资项目62个。三资企业销售收入33亿元, 同比增长54%;完成进出口总额12129万美元,其中出口额8751万美元;全年对外劳务输出440人,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个、农改超项目3个。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优势教育资源扩张,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全年本级财政安排教育经费14127万元,同比增长65%,生均教育事业费4825元,同比增长26%;生均预内公用经费425元,同比增长10%。投入289万元,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并在秋季率先在全省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所有学生名全免杂费。创造教育强势推进,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19个,在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奖7件,在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铜奖1个,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竞技体育良好发展,青少年代表在省十运会上获得金牌50多枚,成绩名列全省前矛,黄兴小学健美操队在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夺得银牌,实现了我省健美操项目在世界大赛上“零”的突破。省教育两项制度督导评估工作获得优秀。 辖区现有中学校达到了13所、在校中学生达到15189人;小学32所,在校小学生达18966人,幼儿园37所,入托儿童47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均达100%,高中毕业生合格率100%。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普活动深入开展。为加快成果推广,率先在省内启动湖南天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区县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加大科经对接和科技事业经费投入力度,本年区财政本级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1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9%,科技经费实际投放1264万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完成科技新产品开发60项、专利申请489项。22家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0003万元,同比增长43.88%,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利税7557万元,开展“区域科研院校与企业科技技术合作对接”前期工作,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大屏幕语言报警LED频频试应急灯,模块化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台等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基层性、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成效显著,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