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5 郑州市新郑市统计局

新郑市统计局

2007年,新郑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跨越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的总基调,统筹推进“三化”进程,着力构建和谐新郑,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08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64.41亿元,增长9.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7%、68.49%和25.94%,全市经济呈现发展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

市场物价继续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2%。从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全年变动情况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年上涨16.6%、8.7%;居住、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微幅上涨,分别比上年上涨1.9%、1.7%、1.0%、0.7%、0.6%、0.1%。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全年粮食总产量283306吨,增长8.7%,其中夏粮总产量136064吨,增长6.6%;秋粮总产量147242吨,增长10.7%。蔬菜产量303626吨, 比上年增长4.8%;大枣51343吨,比上年增长10.9%;花生43187吨,比上年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72.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61万台、2.75万台。全市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 84万公顷、4.25万公顷和3.29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860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6%。化肥使用量(折纯)36081吨,比上年增长14.8%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1.07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市内工业增加值95.66亿元,增长33.4% ;烟厂增加值15.41亿元,增长5.2%。

规模工业经济主要行业进一步壮大。作为市内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等六大行业均实现较快发展,分别完成增加值96073万元、154106万元、64396万元、39495万元、282995万元、1575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8.2%、5.2%、16.6%、7.7%、57.7%、5.2%。

主要工业运行质量较好,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6.34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其中市内工业实现利税78.81亿元,增长34.0% ;烟厂实现利税17.53亿元,增长39.24%。产销衔接状况较好,产销率达到9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6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0936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91306万元,增长50.8%;农村非农户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9630万元,比上年增长6.5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攀升。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2605万元,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4021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9055万元,增长27.2%;其他行业19529万元,下降6.6%。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直接出口26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商务局统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 实际利用外资55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货运周转量115995.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倍。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98140.44万吨公里,增长5.8倍;铁路货运周转量12177.49万吨公里,下降8.1%;航空货运周转量5677.95万人公里,增长17.9%。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客运周转量485272.74万人公里,增长31.4%。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76888.59万人公里,增长2.4倍;铁路旅客周转量2.81万人公里,下降45.9%;航空旅客周转量408381.34万人公里,增长21.5%。境内公路里程达1532.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93.16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43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9649.4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13.52万元,增长3.8%;电信业务总量107435.88万元,增长3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9.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5.8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93万户。

旅游业发展较快。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突出“和谐中原,和谐中国”主题,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和2007国际旅游小姐晚装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黄帝故里的知名度和黄帝文化的感召力,带动了寻根拜祖、旅游观光热潮。全年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5.6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5166万元,比上年增长4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642万元,增长42.86%;政府性基金收入22524万元,增长42.86%。

全市财政支出1455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8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0732万元,增长45.14% ;政府性基金支出14863万元,增长63.44%。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7239万元,比年初增长8.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541万元,增长4.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23904万元,增长6.3%。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认真组织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全年申报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2项、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8项、郑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6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96万元,引导企业科技研发投入17063万元。组织实施本级科技星火项目57项。实现产值1.31亿元,销售收入1.26亿元,利税1.02亿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25个。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国家级2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其中省级3家,郑州市级10家。14家科技自主创新企业被郑州市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入选5家。转化科技成果120项,专利申请量362件,专利利用率30%。推广新技术8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