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芙蓉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开放带动、强西拓东"的发展战略,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率先发展、高速高效发展的良好势头,区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区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8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88亿元,同比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39亿元,同比增长14.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6:25.96:72.78,与上年比较,农业对我区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弱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02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工业强区战略稳步推进,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2.7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7%,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依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动力,尽管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同比去年下降2.72个百分点,但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2%,拉动GDP增长11.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现财政总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54.8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60.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92亿元,所得税净上划收入0.78亿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间交通费价格指数为97.8%,通信服务价格指数为98.7%,服务价格指数为102.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 发展环境不断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的重点扶持、重点保护力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投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推进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经营户、诚信消费者的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我区被评为全省十大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 招商引资呈现新气象。精心运作了中央商务区、隆平高科技园、浏阳河风光带、芙蓉新城等项目板块,积极参与省"湘洽会"、市"港洽会",组织开展"台湾企业家芙蓉行"等一系列主动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年合同引进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049万美元,增长9.7%,引进区外境内资金53.1亿元,同比增长43.3%,三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4.4%。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区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我区传统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减小。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088万元,增长30.46%。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小康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明园蜂业、天康生物、怡清源茶业等省级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壮大,带动全区农业向高效、优质转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规模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力军。深入贯彻"工业强区"战略,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88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1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扶持资金2500万元,完成技改投资9.87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61.01 %,比上年同期提高27.9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8.29%,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57%,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843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9669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47%,比上年同期下降0.87个百分点。 园区成为工业积聚带。隆平高科技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新引进企业25家,注册企业(公司)总部40家,累计入园企业83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亿元,园区实力明显增强。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4年,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5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79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71亿元。全年房屋竣工面积达169.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建设大步推进,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在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我区及时调整投资重点,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04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1亿元,同比增长37.7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61亿元;技术改造投资9.87亿元,房地产业投资32.63亿元。 基础设施投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根据全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目标,与城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投资重点。全年新增城市主干道9公里,拓改城市道路15公里,汉城北路、高岭南路、白沙湾路的建设如期进行。全区所有村级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全面完成20条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征地拆迁补偿信访办结率、新增土地补偿3个月内支付率双双实现100%。 房地产业积极应对,收效明显。全区的商品房销售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销售势头,全年共销售商品房1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高达120%;实现住宅销售额25.97亿元,同比增长132%。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大型商贸企业贡献突出。今年以来我区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供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消费热点层出不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6亿元,同比增长16.73%。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2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23%。楼宇经济逐步提速,涌现了顺天财富、亚大时代、维一国际等一批税收过千万的商务楼。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中学1所、小学1所,重点改造小学2所。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连续18年保持了100%。有2所小学新创建成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区共投入教育经费9626万元,同比增长62.35%。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全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重点推进社区科普文明建设,科普进社区率达到51.8%。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朝阳电子科技街品牌效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25亿元,同比增长50%。科技三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1.3%。在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的基础上,再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