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芙蓉区统计局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打造芙蓉特色的文体品牌。不断充实"牵手芙蓉"这一大众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庆五一、芙蓉之夏"大型演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走进新时代"等一系列大型专题广场文化活动。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76个,其中标准场地119个,共有各类健身队伍214支。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完成卫生监督监测体制分离改革,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打击和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和假医假药。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创建了两条早餐示范街,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4个,市级卫生文明单位6个,文明卫生示范社区2个,卫生示范村1个。医疗卫生条件再上新台阶,年末全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其中,医生65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37张。

八、资源和环境

耕地资源因城市扩展而日益紧缺。至2004年底,全区共有耕地面积0.45千公顷,其中水田0.01千公顷,旱地0.44千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4年我区空气累计优良达标率为66.67%,粉尘排放达标率为100%,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1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75.69%,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4.3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85%。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5.9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8.31万人,女性人口为17.67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城市化率为100%。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八件实事"工作任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20元,增长12%;认真贯彻落实[2004]中央一号文件,率先取消全部涉农税费,各项农业政策直补资金发放到位,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3元,增长10.8%。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受到黄菊副总理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年共净增就业岗位12460个,下岗实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67人。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1181人,创建再就业基地10个;就业援助32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60人。全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新增226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新增304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578人,月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866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844.2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

4、本公报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按照区域统计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