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永争一流”的创业精神,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8%、62.8%和29.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从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全年变动情况看,食品类与上年价格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四类消费品价格有所上涨,分别比上年上涨3.3%、9.5%、10.7%、1.7%。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讯等三类消费品价格分别比上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3%、8.9%、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较慢,规模效益不明显,主要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农业 扎实推进经营农业战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在遭受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作物在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1272亩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到23.53万吨,比上年减产3.9%。由于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面积推广,粮食总产量虽因种植面积下调而有所下降,但效益得到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中有增。其中,蔬菜产量21.65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4.25万吨,增长0.7%;大枣2.75万吨,比上年下降1.2%。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节水莲藕、优质大枣、提子葡萄、食用菌、地膜花生、烟叶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化项目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全年肉类总产量27583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猪肉产量20197吨,比上年增长6.8%;家禽年末存栏数达432.3万只,比上年增长12.5%,禽蛋总产量24375吨,比上年增长5.6%;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饲料资源吸引了许多奶产品加工企业来我市建立奶牛养殖基地,2002年全市奶类总产量3770吨,比上年增长69.1%,其中牛奶产量3720吨,比上年增长2.5倍。水产品产量420吨,比上年增长3.7%。 造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600公顷,四旁植树135万株,完成林业育苗250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4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0.67万台、1.47万台。全市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48万公顷、2.87万公顷和2.24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584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2%。化肥使用量(折纯)3.04万吨,比上年下降1.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487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162公顷,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主要工业(规模以上口径)实现增加值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市内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烟厂增加值7.69亿元,比上年下降8.3%;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亿27.3元,比上年下降8.8%。 工业经济主要行业进一步壮大。从市内工业经济五大主要行业发展情况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加工制造业三个行业发展势头比较猛,增加值分别为25254万元、43925万元、17808万元,增幅分别为50.2%、35.2%、29.5%;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供应和医药两个行业生产平稳,增加值分别为19158万元和4209万元,增幅分别为1.6%和8.2%。五大主要行业对我市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主要工业盈利能力增强。全市主要工业实现利税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其中市内主要工业实现利税4.01亿元,增长19.75%;新郑烟厂实现利税7.01亿元,增长24.12%。产销衔接状况较好,产销率达到97.4%,好于上年水平。市内工业亏损企业29个,比上年减少2个,亏损企业亏损额2640万元,比上年下降75.89%。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1.6%;实现利润3430万元,增长3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制度口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膨胀,完成投资额89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农村投资额164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集体和私人投资13290万元,下降6.6%; 从制度口径投资完成情况看,基本建设投资68028万元,增长20.2%;更新改造投资2193万元,增长7.9%;其他投资14280万元,增长21.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34万元,增长27.3%。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改善了我市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有力推动了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随着国民经济增速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力度的加大,我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8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0178万元,增长10.2%;餐饮业零售额41146万元,增长22.7%;制造业零售额44904万元,增长17.3%;农业生产者369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它零售额13626万元,比上年增长5.5%。 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市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外贸出口持续下滑局面得以扭转。全年出口总值10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4%,其中直接出口4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2%,委托出口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