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密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科技、科研机构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电视台6座,广播电台1座。全年接待演出团体15个,演出歌舞、戏曲节目计33场。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了迎新春戏曲晚会、庭院文化大赛、民间文艺汇演、新春摄影作品展、杨克勤绘画展、“青屏杯”十人画展、新春书法展、新春灯迷竞猜和灯节焰火晚会。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选活动、河南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河南省少儿文化艺术节、河南省第十届艺术摄影大赛、郑州市“狮舞中原”第九届民间文艺大赛、郑州市第九届歌曲戏曲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了好名次。成功举办了新密市“青屏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共组织举办器乐、舞蹈、戏曲大赛各1场,“农家乐”文化大院节目汇演14场,戏曲晚会2场,放映优秀电影100场。对文化市场实施了“打黄扫非”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增建保护组织,完善保护网络,新发展基层文物保护组织21个、义务文物保护员76人,对文物实施了有效的保护。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个(含矿区),其中医院13家(综合医院10家,中医院1家,专科医院2家);农村卫生院14家;采供血机构1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职业病防治所1家;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家;健康教育所1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96张,增长10.1%;卫生技术人员2601人,下降7.3%;医生979人,下降8.4%。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到600336人,参合率为93.1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据3%人口抽样测算年末全市总人口763234人。计生部门全市人口出生率9.17‰,死亡率4.45‰,自然增长率4.72‰,政策生育率94.10%。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85元,比上年增加1063元,增长1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91元,比上年增长 25.0%。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9平方米。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4.2%。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生活耐用品:洗衣机105台,电冰箱78台,空调机45台,生活用汽车7辆,摩托车91辆,彩色电视机129台,热水器20台,固定电话58部,移动电话204部,家用电脑8台,摄像机4架,照像机27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8元,比上年增长1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78元,比上年增长25.6%,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6.9%。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56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生活耐用品:摩托车26辆,家用汽车10辆,洗衣机112台,电冰箱86台,彩色电视机162台, 家用电脑50台, 组合音响38套, 摄像机6架, 照相机54架, 钢琴2架,其它中高档乐器16件,微波炉48台,空调器122台, 淋浴热水器48台,消毒碗柜12 台,健身器材6套,固定电话80部,移动电话214部。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2301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22426人,增长0.7%;机关单位6735人,增长1.4%;事业单位13140人,增长2.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645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企业单位17456元,增长20.7%;机关单位19893元,增长40.2%;事业单位19978元,增长43.5%。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806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企业单位30700人,机关事业单位20106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11185人,比上年增长5.8%,其中:企业单位6559人,机关事业单位4626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4692人,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企业单位25143人,机关事业单位18356人,私营个体118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416人,其中企业单位21410人,机关事业单位16006人。享受失业保险人员9586人,比上年增长6.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8400人。民政救灾共发放救灾款187万元。全年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费、医疗费317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02户3988人,共发放保障金401万元,农村居民低保对象8674户19186人,共发放低保金948万元。全市“五保”对象2442户2542人,共发放保障金412万元。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7个,投资600万元改建扩建农村养老院10所,床位达1258张,收养1016人。 全市环保力度加大。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升,投资150万元建成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对新密市的城区空气质量每周进行分析上报;全年共取得各类监测数据70000余个,编发双洎河断面水质监测简报40期,饮用水源地监测结果报表12期,空气质量周报48期,大气环境质量月报11期;全年共验收监测企业290余家,为全市的污染减排及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7998万吨,排放达标率为100%;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257.6吨,排放达标率100%;烟尘排放量11251吨, 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53.32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9平方公里。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为初步统计数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各专业篇幅文字、数字由各专业统计提供,业务科综合编写。 3、年度统计数据以上级统计部门认定的统计年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