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济南市长清区统计局

第二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区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4.9亿元,增长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6%,用于第二产业投资20.3亿元,增长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8.6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0.2%,提高10个百分点,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4%,下降8个百分点。

五、国 内 贸 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0.1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16.9亿元,增长19.1 %,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8.6%。

六、对外贸易、旅游业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我区新引进批准外资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1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2.6万美元,同比增长94%,完成出口创汇38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

旅游市场全面启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我区接待中外游客92万人次,景区直接收入突破6850万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19%和21%。

七、 财   政、金   融

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全区大地域财政收入实现4.48亿元,同比增长30.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9%。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648万元,比上年增长24.3%,企业所得税1092万元,增长103%。全年财政支出3.96万元,增长19.2%。全年完成税收总额3.35亿元,增长34.2%,其中工业税收1.61亿元,增长30.1%。

200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4.3亿元,比年初增长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7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为23.9亿元,比年初增长8%,其中农业贷款完成7.75亿元,比年初增长6.2%。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在校生67510人,增加335人。普通高中10683人,比上年增加604人,其中职业中学540人,减少59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2690人,小学在校生36390人,增加20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今年高考考入大学1864人,其中本科65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特殊教育在校生221人,增加21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突破。全年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17项,国家级项目达到连续5年无空白的历史新高,同时省级项目达到7年无空白记录。全年共申报各级科学技术奖项目5项,全部获奖,其中,省级1项,市级4项。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量达9万册(件);档案馆1 个,馆藏量达4.6万册(卷)。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25000户;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9%。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系统职工16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77人,增长1.6%;卫生机构床位数91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93张。全年共接待患者63.76万人次,治愈率为49.87%。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2004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有我区运动员参加的女子射箭团体队获得金牌;近五年来,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68枚,银牌79枚,铜牌46枚。向上级输送优秀人才15人,其中一人入选八一队。

九、城建、运输、邮电、环保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济南经济开发区、驻济高校新校区、现有城区、农高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五大片区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济南经济开发区投资1.2亿元,建设8条道路,全长17.3公里。高校新区总投资7.2亿元,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一期安置房基本建成,二安置区全面开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9所高校一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在建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养护保洁工作成效明显,城区道路保洁率达到100%,占道经营取缔率达到100%。

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区乡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468.1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308.9万人次,货运总量133万吨;客运周转量7592万人公里,增长4.7%,货物周转量8722万吨公里,下降5.3%。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改造391公里,293个行政村新上了水泥(沥青)路,21.8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邮电通讯业再上新台阶,通信条件日趋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86万元,增长19.2%,电信业务收入5067万元,增长2%,移动业务收入3280万元,增长4%。年末电话实占容量达131250门,比上年末增加20361门,增长18.4%。

环保事业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004年,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城区累计建成烟尘区控制面积为5.4 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0.6%;城区悬浮颗粒物、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 0.094和0.055毫克/立方米,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22%。

十、居民生活与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均衡增长。2004年,全区年末总常住人口53.74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全区人口出生率12‰,上升2.4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51‰,下降1.4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9‰,上升3.92个千分点。全区男女性比例为101:100。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26元,增长12.2%。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1元,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01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食品支出1923元,衣着支出563元,医疗保健支出323元,交通通讯支出576元,教育支出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9元,增长1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21元,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6299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恩格尔系数37.7%,农村恩格尔系数38.5%。

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2004年 比上年±%

城市居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