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2月16日)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7.6%。人均生产总值20814元,可比增长15%。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区社会劳动生产率40203元/人,增长22.6%。各项税收总额4.3亿元,增长28.4%,高于GDP增幅12.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84%,提高0.1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末的17.8:50.3:31.9调整为16.3:52.8:30.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1.7 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税收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部税收的85.8%。固定资产投资率为87.0%,提高27.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7.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万人,增长0.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9%。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就业再就业4946人,增长16.1%,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00人,劳务输出23700人。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5%。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区社会环境稳定,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4起,比去年提高20.6%,打击犯罪分子658人,刑事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获经济案件35起,挽回经济损失114.9万元,维护了经济秩序。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呈下降态势。2005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0起,死亡12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13起,下降9.8%,死亡人数增加10人,上升8.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足,财政压力较大,增长方式尚为发生根本变化;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外向经济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农民收入增长潜力不足;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二、农 业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三农问题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区财政支农投入达到6024万元,增长38%,减免农业税238万元,“三农”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亿元,其中粮食占17.6 %,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蔬菜占38.1%,增4个百分点,畜牧业占29.5%,下降3个百分点,林业占4.3%,提高0.8个百分点。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2%,其中粮食56.8千公顷,增长 3.5%,蔬菜10.2千公顷, 下降2%;油料5.02千公顷,增长1.4%;棉花0.32千公顷,下降47%。 主要农产品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33.2万吨,增长8.1%,单产5844公斤/公顷,增长4.7%,总产为近年最高水平,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33.2 8.1 油料 万吨 1.48 7.2 蔬菜 万吨 87.3 1.6 水果 万吨 4.06 2 肉类总产 万吨 4.40 2.6 禽蛋产量 万吨 5.05 1.2 奶类产量 万吨 1.86 24.8 水产产量 万吨 0.06 20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03561千瓦,比上年增长0.9%,农用拖拉机为4479台,农用汽车654辆,农用三轮运输车达到9862辆。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33110公顷、29700公顷、21670公顷,分别比去年增长2.95%、 4 % 、2.9%。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2840公顷,同比下降0.3%,节水灌溉面积11600公顷,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较好,经济整体实力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比年初增加37家,全年工业用电量2.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 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33家,实现总产值44.3亿元,同比增长60.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93%,比上年提高6.92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品销售率97.13%,较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实现利税12.7亿元,增长41.9%;实现利润6.4亿元,增长48%。亏损企业亏损额0.18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0.9%,提高17.4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水泥 万吨 131.2 16.2 自来水 万吨 441.7 11.8 陶瓷内衬复合钢管 吨 5950 139.9 供电量 万千瓦时 41176 15.9 GIS开关设备 间隔 124 121.4 打火机 吨 2175 -32.1 焦化设备 台 140 -22.2 大输液 万瓶 6222 -17.4 假发 个 298075 2.4 电度表 万只 69.3 -14.5 配合饲料 吨 2232 20.5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亿元,比去年增长43%,其中资质等级以上企业32家,实现产值24.8亿元,增长21%,房屋施工面积35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5亿元,增长79.5%,在全社会完成投资中,城镇及以上单位完成投资90.2亿元,增长136.1%。全区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800万元,增长17.4%。 第二、三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大学园区、开发区两大片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区二、三产业的投资。全区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3.2亿元,同比下降3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用于第二产业投资28.6亿元,增长4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3%,其中工业投资28.1亿元,增长51.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9.8%,用于第三产业投资62.5亿元,增长19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