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六六”的发展思路,保持激情,持续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空政策,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连续两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50强和省内前10强。 一、综合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初步统计(注1),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66.8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1.9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1亿元,增长20.4%,三次产业比重为13.4:53.2:33.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76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428美元),增长21.9%。 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25.3%;各项税收完成16.16亿元,同比增长22.57%。税收占GDP比重达到6.06%。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48.9亿元,增长24.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39家,总量达到2146家;个体工商户新增5863户,总数达到2.55万户;非公有经济税收快速增长。全市非公有经济实现税收11.61亿元,同比增长43.96%,高于全部税收增幅21.39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71.8%。 劳动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9.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7.5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4.28万人,集体单位1.11万人,其他单位4.28万人。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再就业7348人,培训各类人员10671人,组织劳务输出187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完成社会保险扩面4850人,参保人数净增3848人。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44家,参保人员8.3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2.34亿元,发放离退休金2.11亿元。医疗保险参保企业183家,参保职工4.4万人,收缴医保金4322万元,支付267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达到386家,参保职工达到4.79万人,收缴工伤保险金820.6万元,支付646万元。农保基金征缴实现新突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4万人。推动养老社会化建设,投资2600万元新(扩)建4处敬老院,增加床位560张,五保老人供养条件进一步改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10838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760.7万元。开展“情暖万家”、“慈善助学”等活动,救助6处敬老院和2257个贫困户、重病户、贫困学生,为500户农村贫困家庭改造了危房。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所229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报销金额2000余万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仍较突出,农民增收尤其是弱势群体增收十分艰难。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服务业比重和发展的水平有待于提高。经济外向度还不够高。 二、农业 2006年,我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粮食丰产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14217公顷,比上年增长3.11%。粮食总产达到61.81万吨,同比增长5.16%。其中夏粮总产量达到30.65万吨,比去年增长7.15%;秋粮总产量达到31.16万吨,同比增长3.28%。粮食单产达到360.8公斤/亩,同比增长2%。 特色农业向高效、优质发展。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4503公顷,同比增长0.67%;蔬菜总产达到165.4万吨,同比增长1.0%。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扩大,建立了章丘大葱基地、章丘韭菜基地、千亩拱棚西瓜基地三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章丘大葱示范区面积3000亩;韭菜示范区面积2600亩。全年棉花播种面积8397公顷,同比增长0.88%,产量达到9393吨,比去年增长1.32%;油料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下降,分别为2707公顷和7641吨,分别下降0.2%和0.5%。果品产量为56520吨,比去年增长2.37%。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对10个重点龙头企业、10个重点都市农业园区、10个重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扶持。新增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5家,总数达到173家,其中1家进入全国重点龙头行列,2家进入省级重点龙头行列,16家进入济南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增农民协会18家,总数达到198家,其中7个协会被确定为济南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6家,3000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14处,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个,认定面积1万余公顷,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绿色农产品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形成了4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章丘大葱、2万亩优质大米、3万亩西瓜和香瓜、6万亩创汇蔬菜、5万亩优质杂粮、1万亩有机核桃等七大标准化生产带。 林、牧、渔业生产势头良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10.2万吨,奶产量6.63万吨,分别增长3.8%、10.4%,大牲畜存栏28.49万头,羊存栏35.12万头,家禽存栏1701.76万只,牛存栏28.12万头,生猪存栏57.25万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9316亩,补植造林70685亩,新建林网23310亩,完善林网45475亩,实现林业总产值3.9亿元。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产量89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34%;实现渔业总产值11556万元。 农业水利设施投入加大。实施和完成了一批水利重点工程。杜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00万元;大站水库除险加固扩容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00万元;北部五乡镇农村自来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500万元;拦蓄补源保泉工程完成投资197万元;绣江公路景观河道工程已完成投资637万元。农田设施的配套不断完善。全市累计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71项,完成735项,其中新打井342眼,塘坝5座,水池187个,完成土石方360万立方米,改善灌概面积3.1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80万亩,完善水土流失面积3.38平方公里,疏浚沟渠139公里,完成投资2165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