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为24.6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1.03万台、1.94万台;农用运输车2.38万辆,农用汽车0.2万辆。机耕作业面积为8.6万公顷,机播作业面积7.7万公顷,机收作业面积6.4万公顷,分别同比增长1.2%、3.5%、2.8%。 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2006年,我市把建设新农村确定为全市的“一号工程”,不断强化支农、惠农、扶农力度,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是开展走千村、访万户活动。全市抽调600多名市、乡镇(街道)干部,组成200个调研组,深入908个行政村包村调研。二是实施“十百”工程。我市选择了110个经济基础强、班子基础牢、群众基础好的村庄进行试点,今年以来集中抓了首批9个示范村和40个建设村,投资近1亿元,实施了18大类、497个建设项目,目前已全面完成。三是办好20件实事。组织160场次农业科技培训,实施15项科技项目,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14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0元;为34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村两委办公室。四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劳44万多人次,整治乡村街道4141条,修建垃圾收集点2685处,清理“三大堆”3.8万处,整修排水设施44万米,绿化植树132万株。五是区域间协调和谐发展。全年乡镇(街道)共实现税收9.7亿元,增长31.1%,高于全市增长8.5个百分点,税收过1000万元的乡镇(街道)达16个,其中过亿元3个,过5000万元的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市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发展到371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2.8亿元,增长23.7%;利税总额43.2亿元,增长24.6%,利润24.8亿元,增长26.6%。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27.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9.24亿元,增长34.18%;集体企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16.5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22.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5.21亿元,增长30.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9.90亿元,增长29.9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23.43%。轻工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28.81%;重工业增加值95.58亿元,增长27.25%;轻重工业比例为11.0:89.0;工业用电量达到15.09亿千瓦时,增长27.3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在重点统计的产品中,90%以上产品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促进引办项目建设,重汽、萨博汽车、济钢机械、电厂二期工程、中集车辆、圣吉铸造、中氟化工、圣邦绿野等一大批引办项目投产达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总数达到371家,新增企业个数居济南十县市区之首。 企业规模膨胀加快。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5家,其中闽源钢铁、圣泉集团、明水化工、海尔电机四家企业过10亿元,、供电公司、华电章丘发电、日月化工、济南耐火材料等4家企业过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14家,其中圣泉集团、章丘发电、明水化工三家企业实现利税过亿元。 工业投入明显加大。共实施工业投资项目287项,其中转续项目98项,新开工项目189项。项目计划总投资362.8亿元,累计完成投入128.9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6%,工业投入规模进一步加大,发展后劲充足。 技术中心建设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圣泉集团、汇丰集团、华塑建材有限公司、明水汽配4家省级技术中心,康泰集团、明化集团、炊具总厂、日月化工等13家济南市级技术中心,琅沟电厂、缸套厂、怡通电子等29家章丘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名牌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丰机械集团总公司入选“首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海尔小功率电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3个。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37.93亿元,同比增长45.6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14%,比年初提高10.8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市新签约项目94个,总投资212.43亿元。在签约项目中外资项目7个,过亿元项目49个,总投资189.1亿元。新建项目89个,总投资69.62亿元,完成投资34.4亿元。新建项目中过亿元项目11个。续建项目225个,总投资327.8亿元,完成投资87.7亿元。引进资金2.05亿元。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3.26万人,比上年增长9.7%;实现产值33.71亿元,增长20.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9.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6.1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我市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坚持有保有压,发挥投资在建设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 总量快速增加。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3亿元,同比增长34.4%,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6亿元,同比增长4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亿元,同比增长1.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49.1%。 投资结构趋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比重之比由2005年的3.4:67.3:29.3调整为2.6:61.5:35.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8%,工业投资完成128.88,增长21.13%。在工业投资中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电力生产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10.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0.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25.2亿元,电力生产业完成投资16.4亿元。 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显著。全年计划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3家,总投资253.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6.9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3.3%,其中当年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7家,完成投资116.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高达2.5亿元,其中华电章丘发电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过10亿元,重汽工业园项目投资过20亿元,大化集团1830项目过3亿元,丰汇发展有限公司过2亿元,绣水如意开发过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