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达到347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增长19.7%。其中,外贸出口8.5亿美元,增长19.3%;外贸进口1.8亿美元,增长21.3%。在外贸出口中,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6.7亿美元,增长19.9%;加工贸易完成1.7亿美元,增长17.1%。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3.9亿美元,增长14.1%,占46.4%。重点商品刹车盘出口18995万美元,增长33.1%;石材产品出口13318万美元,增长49.9%;工艺品出口 6515万美元,增长5.8%;从外贸市场看:对亚洲市场出口29968万美元,增长34.2%,占35.4%。其中对日本出口5358万美元,对韩国出口16787万美元,分别增长19.5%和49.5%。对美国市场出口23200万美元,增长27.5%,占27.4%。对欧洲市场出口20231万美元,下降2.3%,占23.9%。 引进外资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注册外资0.7亿美元,下降41.1%;实际到帐外资0.8亿美元,增长6.1%。 七、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88.91公里,其中国、省公路通车里程285.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8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652.66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68公里。 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1383万人,增长4.7%,公路货物发送量1846万吨,增长26.6%,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00万吨,增长2.5%。 电信邮政业稳步发展。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亿元,增长9.9%;电信业务总量3.4亿元,增长9.0%;年末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56万门,增长3.2%;固定电话拥有量28.5万部,增长2.7%;移动电话拥有量36.6万部,增长3.2%。 旅游开发加快推进。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增长21.1%,其中国际游客1.3万人,增长30.6%。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33.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7亿美元,增长31.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44.9亿元,增长2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增长23.9%。全年财政支出20.6亿元,增长30.1%,其中:教育支出4.1亿元,增长2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亿元,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0.11亿元,下降9.98%,科学技术支出0.42亿元,增长8.7%,农林水事务支出0.989亿元,增长41.02%。 全年国地税完成收入35.4亿元,增长31.9 %,其中国税收入26.03亿元,增长35.3%;地税收入9.4元,增长23.2%。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5.7亿元,比年初增加42.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42.5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192.3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9.2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在人民币各类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为51.1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2亿元,比年初减少5.31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商业保险机构17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15%;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1亿元,增长16.0 %。赔率为44.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进展。莱州市作为烟台市唯一县市申报列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成功。全年申报烟台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0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到位1511万元。申报烟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高产、优质、多抗型玉米新品种‘金海5号’的选育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登海种业被首批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组织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活动,组织科技型企业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对接,新增4个烟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6家规模高新技术企业新纳入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9亿元,比重达到37%,在烟台市各县市区中考核排序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比重实现了“高开高走”目标,均达到莱州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专利申请64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3件,创历史最好水平。举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发布会议。该项目作为山东省省长工程,项目总经费8746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746万元。成功举办2008烟台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莱州产学研科技成果展示会。组织科普培训讲座、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发放明白纸、技术资料3多万份。在电视台开辟了“科教时空”、“四季田园”栏目,播放100多个科普专题3800多次。 十、教育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校处数、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均呈现减少趋势。学前教育: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261所,入园幼儿3988人,在园幼儿16785人,离园幼儿6289人。义务教育:全市有普通小学92所,招生7405人,毕业生7705人,在校生3782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有普通初中32所,另有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招生8204人,毕业生9860人,在校生3869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1%。高中段教育:全市有普通高中6所,招生4275人,毕业生5058人,在校生14167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所(含1处成人教育学校),招生3268人,毕业生3571人,在校生10309人。全市高考录取4985人,占报名人数81.7%。教师队伍:普通小学教职工2534人,其中专任教师2375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499人,其中专任教师4045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职工人数985人,其中专任教师688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1037人,其中专任教师80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我市向省、市体校和运动队输送了68名运动员,魏宁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双向飞碟第六名、在世界杯和锦标赛上摘获金牌, 6人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前三名。由于比赛成绩和培养输送人才突出,市体校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截止08年底,全市共建有2000余支体育活动队伍,配有78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年内举办了27场比赛活动。并再次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省卫视体育频道和省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有力地宣传了莱州形象。中华武校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表演,精彩表演受到奥组委的表彰和莱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奖。体育工作办公室被烟台和山东省体育局评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