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莱州市统计局

2009年2月27日

2008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复杂形势,积极应对困难挑战,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济运行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比上年,下同)。人均GDP达到47727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7171美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18.6%。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7:59.3:30.0变化为10.0:59.6:30.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3个和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4.02%,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国、地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8.63%,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

物价变动呈回稳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7.5%,涨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7%、衣着类上涨7.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9%、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0%、居住类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性矛盾在新形势下表现更加突出,抗击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面临较大困难;节能减排与就业的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2亿元,增长17.0%。其中:农业产值30.1亿元,林业产值2.1亿元,牧业产值15.2亿元,渔业产值24.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亿元。粮食产量59.0万吨,增长4.6%;粮食单产443公斤/亩,增长2.1%;油料产量6.2万吨,下降3.1%;蔬菜产量29.0万吨,下降0.7%;水果产量24.6万吨,下降7.8%,其中苹果19.6万吨,下降5.8%。

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年末生猪存栏42.2万头,增长40.7%;牛存栏2.3万头,羊存栏12.8万只,家禽存栏610.8万只。全年生猪出栏44.6万头,增长43.4%,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5.1万头、116万只、1357.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3万吨,增长20.9%;禽蛋产量3.53万吨,增长0.3%;奶类产量2.1万吨,增长0.3%。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3.2万公顷,下降0.6%;水产品总产量30.9万吨,增长7.3%,其中海水产品30.8万吨、淡水产0.1万吨,分别增长7.3%和0%。在海水产品中,捕捞12.8万吨,养殖18.0万吨。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306公顷,育苗面积16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6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7万千瓦,增长5.0%;农村用电量1.85亿千瓦小时,下降2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万吨,增长5.9%;有效灌溉面积5.9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4.6万公顷。年末,全市1017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1017个村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101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8户,其中本年新增加34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17.7%。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4%;集体工业增加值4亿元,下降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2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2.5%。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61.9%。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2%和23.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6亿元,下降0.3 %。石材、机电、黄金、盐及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608.3亿元、59亿元和45.6亿元,分别增长39.1 %、21.4%和21.1%。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28.7亿元,增长26.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7%,实现利润64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84.4亿元,增长16.8%;亏损面为7.1%,增加2.3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达到79家,建筑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1.2万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6.1%。其中施工产值完成16.7亿元,增长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6万平方米,下降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3万平方米,下降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3亿元,增长27.3%。其中,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287个,完成投资110.1亿元,增长62.7%。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4.4亿元,增长47.6%;集体经济投资25.5亿元,增长90.3%;股份制经济投资67.1亿元,增长51.3%;城乡个体私营投资54.1亿元,增长14.4%;外商投资为11.5亿元,下降2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亿元,下降36.7%;第二产业投资124.3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投资60.4亿元,增长39.3%。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8亿元,增长80.5%,其中住宅投资10.4元,增长93.6%,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8.1%。房屋施工面积162.6万平方米,增长45.8%;其中住宅141.1万平方米,增长46.5%。房屋竣工面积37.6万平方米,增长112.6%;其中住宅35.0万平方米,增长150.0%。

五、国内贸易、私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增长23.4%。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58亿元,增长24.9%;农村实现零售额63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23.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5.1亿元,增长23.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增长2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增长24.8%。分经济类型情况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8.2亿元,增长23.5%;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23.3%。

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年末,累计注册私营企业4602个,增长18%。其中当年新增注册企业520个,下降6%。累计注册资金56.2亿元,增长5.6%;从业人员9.5万人,增长10.4%。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20166户,增长9.6%。其中当年新登记2309户,下降12.1%。累计注册资金8.8亿元,增长6.6%;从业人员6.5万人,增长8.9%。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6.3亿元,下降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