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扩大。全市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101个,比上年增加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5亿元,增长83.8%,占总投资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3.6%上升到44.5%,提高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4亿元,增长43.5%,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3.43亿元,增长43.5%,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9.7%。房屋施工面积53.6万平方米,增长24.1%;房屋竣工面积23.4万平方米,增长15.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2年,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引进建设了利群购物广场和国货购物中心两大超市,百货大楼规模空前扩大,市区商业超市营业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增长14.3%。从城乡两大市场看,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城市零售额和农村零售额分别为14.6亿元和23.0亿元,增幅分别为15.9%和13.4%。

各种所有制商业企业零售额全面增长,个体私营经济份额加大。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4.8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达22.5亿元,所占比重为59.9%;其他经济零售额为10.3亿元,所占比重为27.3%。个体、私营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速度加快,份额上升。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市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餐饮业零售额21.3亿元,增长21.4%;农业生产者零售额4.4亿元,增长8.9%。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下滑。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3.3亿元,比上年下降2.2%;三项费用支出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总费用率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26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进口4150万美元,增长55.5%;出口18495万美元,增长44.0%。从贸易形式看,一般贸易完成14936万美元,增长55.7%;加工贸易完成3514万美元,增长6.1%;从市场结构看,对亚洲市场出口9762万美元,增长53%。对北美洲市场出口6229万美元,增长27%。对欧洲市场出口1892万美元,增长56.0%。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7205万美元,增长61.0%。工艺品出口2521万美元,增长26.0%,石材产品出口3502万美元,增长88%。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全市新批合同73项,增长30.4%;合同外资额11950万美元,增长87.1%;实际利用外资额5036万美元,增长57.0%。从项目构成看,大项目和增资项目增多。在新批的73个利用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个,合同外资额4978万美元,占总额的41.7%。利用外资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增长。全市外派劳务人员51人次,期末在外人数115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2年,全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206高速公路莱州段及莱州连接线各延伸线全面开工建设,大莱龙铁路莱州段全线铺轨,三城线莱州南段和收费站建成竣工。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里程271公里,好路率94.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县乡公路改造硬化133公里,硬化率提高20%以上。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08.9公里,比上年净增28.8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911万人,增长5.8%。货物发送量1023万吨,增长4.0%。沿海港口有泊位1个,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2万吨,增长29.8%。其中:莱州港完成87万吨,增长40.5%。

邮电通信高速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895万元,增长159.0%。年末全市电话机装机容量26.9万门,增长0.8%;固定电话到达户数224085户,增长10.3%,其中住宅电话199019户,增长6.0%;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83.49部/百户。移动通讯增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户数达到157063万户,增长44.4%,其中联通公司在莱州境内新建基站30座,累计达到66座、信号基本实现全市覆盖;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218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1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10756万户,其中电信局户数9666户,增长1.13%。

旅游业呈现新活力。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2万人次,增长4.0%,其中国际游客2730人次,增长5.0%;国内游客51.3万人次,增长3.8%。旅游总收入3.85亿元,增长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增长5.0%。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涉外饭店3家,客房数2100间、床位6200张。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全部税收完成6.23亿元,增长11.65%,其中国税系统组织税收3.50亿元,增长12.9%;地税系统组织税收2.73亿元,增长10.08%。全市境内一般预算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新口径)完成3.77亿元,增长20.08%。其中增值税0.75亿元,增长6.2%;营业税0.63亿元,增长25.4%;企业所得税0.48亿元,增长9.2%;个人所得税0.14亿元,增长1.9%。在财政支出上,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压一般,保重点,集中资金办大事,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全年财政支出5.37亿元,增长27.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22.9%,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78.9%,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增长24.1%,教育事业费增长24.1%。

金融业稳健有序发展。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本币存款余额117.4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亿元;本币储蓄存款余额89.8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52.0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本币各项贷款50.4亿元,比年初增加7.1亿元。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41.2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中长期贷款6.2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2002年,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4620万元,增长42.0%;全年赔款总额3071万元,增长2.9%;综合赔付率12.5%,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技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新建、改建校舍41万平方米,一中新校建成并招生。全市小学143处,招生9216人,在校学生50208人;初中48处,招生12600人,在校学生60443人;民办私立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620人;聋哑学校1处,招收聋哑儿童11人,在校聋哑儿童76人;普通高中7处,招生4525人,在校学生11125人;职业中学4处,招生2983人,在校学生7248人;普通中专1处,招生583人,在校学生935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处,招生804人,在校学生21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