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100%,初中升普通高中升学率为32.4%,高中段教育普及率72%,当年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达到2650人。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共实施烟台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16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取得科技成果25项,科技成果国家奖1项,省奖4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43项,专利实施88项,专利授权76项。技术合同32个,技术交易额516万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年末全市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中心1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京剧团、吕剧团2个专业艺术团体,常年开展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年演出场次达400场。全市设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莱州影院、莱州剧院2个公共娱乐场所对社会开放,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全市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1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18万户,入户率达到75%。

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卫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预防保健、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76所,开放床位数2086张,卫生技术人员2401人。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累计节约医药费支出960万元;对20万人进行了上消化道疾病全套普查。围绕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甲级村卫生室640个,乡村医生965名。

竞技体育再创新的辉煌。我市运动员在省20届运动会上夺得17.5枚金牌,参加烟台各项比赛夺得年度总成绩第一名,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了83名后备人才;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发展,成功举办了莱州市第五届运动会。中华武校艺术团成功地在韩国釜山第十届亚运会武术比赛开幕式上进行专场表演,举办了中国散打王烟台赛区、中美散打对抗赛、中华武校与水浒武校散打对抗赛三场高水平比赛,山东卫视进行了现场直播。新体育活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02年全市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亮化、硬化、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道路建设。对206国道市区段7.5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完成了光州东路新一中路段与海庙路段的道路开通硬化工程。对市区主要路段进行了路面养护,养护面积达4.1万平方米。灯光建设。完成了光州东路116盏路灯安装,在城区新增楼体轮廓灯76处,单螺旋灯、大型水晶灯114套、瀑布灯52道,扩大了城区的亮化率。绿化建设。对市区主要路段行道树及绿化带进行了改造。年末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拥有公共汽车155辆,客运量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

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2002年,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空气环境质量: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0.028毫克/立方米,下降3.4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均值0.01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98毫克/立方米,下降22.2%,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降水PH年均值为6.96。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主要河流水质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以二类、三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声环境质量: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9.4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人口增长继续减缓。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总人口865150人,比上年减少38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973人,增长1.4%;农业人口719177人,下降0.8%;全年出生人口6907人,其中:男3538人,人口出生率为7.97‰;人口死亡率为7.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806元,比上年增加796元,增长9.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69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3947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0元,比上年增长11.6%。

劳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5万人,比上年降低2.7%;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1亿元,增长13.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88元,增长17.2%。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达到8175人,降低26.4%,生活费收入2969万元,增长26.7%;平均生活费收入5640元,增长171.9%。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家庭电脑普及率3.3%、每百人拥有电话和手机数为41部,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6.4平方米,平均预期寿命75.53岁。

社会福利与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2002年末,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9个,床位1002张,收养849人;社会救济总人数5782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8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镇有11个;年内福利企业达40个,安置残疾职工993人。

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各种保险制度日臻完善。已初步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6.5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征缴各项保险费19371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征缴13498万元,增长8.5%,征缴率达98.6%;医疗保险费征缴4399万元,失业保险费征缴1095万元,生育保险费征缴379万元;我市共有26.3万名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9万名农民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1757万元,增长16.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2年,全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已达264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950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2%,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

十三、重点园区建设

莱州开发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全区总控制面积9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年末,全区总人口5.7万人,从业人员2.9万人。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完成区级财政收入3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0.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4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4085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470万美元。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