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融入”、“三年大变化,五年新跨跃”的总体奋斗目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和谐溧水,坚持发展不动摇。经济保持了稳定、持续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9.8%。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13.3﹕52.5﹕34.2变为11.9﹕53.7﹕34.4。 今年溧水县市场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扬,2005年溧水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上涨3.8%、7.1%、0.7%、3.1%、6.8%和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和居住类分别下降1.5%和1.3%。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1,比上年上涨了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8.2,比上年上涨了8.2%。 二、农业 2005年溧水县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较为平稳。随着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政策的实施,以及水稻、小麦等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播种面积从去年以来继续反弹上升,种植结构呈现新的变化态势。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3.66万亩,同比增长3.08%,总产量为20.23万吨,同比下降7.05%。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5.21万亩,总产量为1.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61%和18.34%;秋收粮食播种面积为38.45万亩,同比增长1.59%,总产量为18.92万吨,同比下降8.4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3.48万亩,粮经面积比从去年的40:60调整为41:59。其中:油料种植面积31.37万亩,比去年下降19.9%;亩产为154公斤,总产为4.8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2.81%和0.80%。今年由于受“稻飞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秋收粮食播种面积虽有所增长,可总产量同比却下降了8.41%,特别是稻谷产量下降了9.47%,减收近一成。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态势稳定。生态溧水建设,给溧水县林业生产带来勃勃生机。2005年全县现价林业产值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7%,当年实现造林面积3.29万亩,比上年增长31.6%。2005年溧水县生猪饲养量30.79万头,比上年增长4.17%;家禽饲养量671.08万羽,比上年下降1.50%;桑蚕茧、蜂蜜等其他畜牧业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实现了现价牧业产值43012万元,比上年增长5.16%。今年溧水县渔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现价渔业产值34134万元,比上年增长5.10%;水产养殖面积14.83万亩,总产量达2300万公斤,比上年9.47%。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6.48万亩,产量为485万公斤,分别增长11.92%和7.82%,特水养殖面积的比重达到43.67%,比上年提高了10.85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2005年溧水县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70亿元,实现利税0.65亿元,分别增长了58%和82%,带动了7.9万户农民增收。建成了傅家边苗木组培中心,引进了省农科院农业科技综合基地、国家级苗木生产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开发项目,累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个数87个,面积47.63万亩,其中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个数4个,新增面积7.1万亩,不断增强了溧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后劲。2005年新增“三资”开发农业项目47个,投资总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7%。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产销衔接良好。2005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达46.5%,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64.9亿元、12.3亿元、6.8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23.9%、32.8%、25.9%,效益指标增速均高于生产增速。规模工业产销衔接持续保持良好状态,今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44.7亿元,销售产值140.2亿元,工业品产销率为96.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加快发展,支柱行业规模逐步壮大。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县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80.9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5.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0.5个百分点,对全县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7.5%。“三资”企业达到38家,比去年净增8家,实现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14.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三资”从业人员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33.0%,比2004年底提高3.5个百分点,“三资”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溧水县行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05年规模工业新增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仪器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行业中类达到26个。同时溧水县重点打造和壮大支柱行业,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加工、新型材料加工、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医药等六个重点行业,2005年规模企业中,六个支柱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规模工业增幅提高16.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67.7%,比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新增规模工业推动经济总量作用明显,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达217家,比同期净增28家,217家企业中有43家是2004年底2005年初新开工企业,此43家企业共实现产值9.3亿元、销售收入7.3亿元,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1%、13.9%,为全县工业的较快发展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以来,溧水县继续通过政策扶持、强化优质服务,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工业已成为溧水县工业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2005年全县共有166家规模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5.3亿元,同比增长20.2%,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9.0%,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70.2亿元,增长36.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6.2%,比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22亿元,同比增长53.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4亿元,同比下降20.4%;农村投资20.4亿元;同比增长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