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南京市浦口区统计局

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着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今年又有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全区累计通过这一认证的单位个数达到14个。年内共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投资项目210个,环境评价执行率达到100%。强化重点排污对象的监督和管理,对360家企业单位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和年审制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全区主要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超过80%,声环境质量达到所属功能区标准。

八、财政、金融

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3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完成年初预算的10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4亿元,占37.6%。财政总支出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一般预算性支出13.3亿元,占54.5%。本年区级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费支出与基建支出仍占最大比重,总额分别为14142万元和9311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8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增长11.2%。其中企业存款68.8亿元,储蓄存款70.0亿元,分别占存款总额的43.9%和44.6%。各项贷款余额9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亿元,增长16.3%。其中短期贷款47.2亿元,中长期贷款39.3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2.2%和43.4%。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总收入为133.0亿元,累计现金总支出140.6亿元,现金收支轧差累计净投放7.6亿元。

九、教育、科技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全区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人数28713人;其中初中22024人,高中6689人。本学年初中毕业、结业人数为8802人,毕业率99.8%;升入高一级学校的7924人,升学率91.4%。全区有小学学校42所,办学点2个,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0020人,比上年度减少2345人。全区6-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毕业率为100%,升学率为93.6%。34所幼儿园的在园幼儿7193人,比上年增加248人。8所中职成人学校年内招生2880人,毕业1092人,在校5102人。年末全区教职工总数为591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546人,占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科技工作亮点频现。2005年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共39项,区级科技产业化资金投入320万元,争取省、市科技经费1330万元,完成2006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有21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项。2005年,有3家企业被列入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实施单位,4家企业被认定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6项产品被认定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1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火炬计划浦口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教--研--产--销“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先声东原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已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建成标准科普宣传画廊23个,建成社区科普宣传栏86个,创建省、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8个,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8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书籍600多册。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省级文化先进区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成效显著。沿江、乌江、泰山、星甸、石桥等镇街文化站,达到了全市星级基层文化站的标准,镇街文化站藏书量均超过万册。社区文化室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建了20个社区文化室示范点。以浦口区第二届艺术节为重点,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本届浦口艺术节共举办广场文艺、镇街群众文艺创作汇演、青年歌手大赛和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展四大系列活动,参与观众2万余人次。歌曲《心中的丰碑》、扬剧《心泉》、山水画《澡雪精神》、《秋水无声》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金陵四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优秀图书,成为今年我区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农村合作医疗继续稳步推进,行政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7.45万人,参合率为9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投入600多万元,对全区镇街卫生院实施改造出新,完成了56个村级卫生室的达标改造。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8.11万人,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已达97%;完成改厕3429个,全区标准化户厕普及率为40%。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投资500万元,建立了二级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4个,医疗卫生人员1894人。

为配合落实省政府“农村体育年”的有关工作部署,我区于今年4-9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运动会,11个镇街组团参加了比赛,参赛运动员近500人。万人迎春长跑、万人健身徒步走、机关体育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十二个类别的体育协会,开展了特色各异的专项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全市少儿体校田径比赛中,我区获得5个冠军、10个亚军和7个第三名,团体总分列全市第四。在全省县级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5枚,并晋升为乙级队。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末全区居民户总户数为159151户,总人口496472人。年内迁入人口17366人,迁出11831人,人口机械变动为净流入5535人,占年初总人口的1.13%。年内出生人口3929人,人口出生率为7.97‰;死亡3091人,人口死亡率为6.27‰;全年人口自然变动为增加8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0‰。

围绕争创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区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9%。

十二、人民生活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28元,比上年增加693元,增长12.5%。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3017元,占总数的48.4%,比重上升了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2879元,占总数的46.2%,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453元,其中食品消费1862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向指标,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8%,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8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9093元,经营性收入1658元,财产性收入69元,转移性收入2163元,分别占总数的70.0%、12.8%、0.5%和16.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251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81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970元,比上年增加2835元,增长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