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六、国内贸易、旅游业 2006年开发区消费品市场总体繁荣活跃。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住宿餐饮业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年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亿元,同比增长11%。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市场份额加速扩大。2006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全区限额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类值中,吃、穿、用三大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5%、13.4%和8%。 热点商品持续旺销。2006年,全区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通讯器材类等热点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6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4.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0.2%。 全区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金石滩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全区旅游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金石滩旅游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23%。 积极开展最佳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旅游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加大了以黄金海岸为重点的环境改造力度,栽植各种乔木2.8万株,灌木3.4万株,新增绿地19万平方米。发现王国主题公园按期开业,接待游客9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逾亿元。9个旅游经营单位分别被授予2006年辽宁省“旅游诚信单位”。推出了春秋“金石之旅”、夏冬“3s”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大连国际沙滩节、第五届大连国际冬泳节和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承办了中央电视台“动感夏日红歌会”、“城市之间”、“奥运城市行”专题节目,扩大了金石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科技 申报国家电子元件产业园取得成功。今年6月21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在大连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大连开发区为国家级电子元件产业园。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引入了第一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东方专利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区分公司,组建第一家产业研究机构——大开产业研究中心,科技处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为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创新提供合适的环境,重点推进了光洋科技公司创建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工作,并支持了3家企业创办市级工程中心。 2006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项目7个、技术研发机构5个。 截止2006年底,全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项目)235 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26亿元。技术研发中心35个。区内企业拥有专利数2154件。 八、文教、卫生 我区被认定为辽宁省首批义务教育“双高普九”合格县(区),标志着我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特色教育成果凸现,全国和省级教学现场会三次在我区召开,四所学校成为全国双语实验学校,我区双语教学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37974人,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84%,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93%。 卫生事业进步明显。积极推进《大连开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的启动工作。2006年,开发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1个,实有床位692张,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3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参保率和筹资率均列全市首位。 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9.5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96‰以内, 自然增长率为3.3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102.7。 九、农业 我区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7.8亿元,种植业产值1.6亿元,畜牧业产值1.1亿元,林业产值0.1亿元,农副业和服务业产值6.7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万亩,其中粮食6.5万亩,蔬菜1万亩,其他作物0.3万亩。生产粮食2.3万吨,蔬菜3.4万吨,各类水果2.1万吨。生猪饲养量6万头,家禽饲养量130万只。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89元,比上年增长6.5%。 十、人口与收入 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2.8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1.15万人,女性人口11.68万人。农业人口7.13万人,非农业人口15.69万人。 2006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16.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单位从业人员13.65万人,占全区单位从业人员的83.4%。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85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