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庄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庄河市统计局 (2009年5月8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抢抓各种有利机遇,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工业增加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1.7:55.3: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3%、71.7%、13%。按户籍人口平均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1013元,比上年增长17.8%。 财政税收: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3.7亿元,比上年下降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地方财政支出19.9亿元,增长9.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9亿元,增长27.1%。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国税、地税各项税收合计为14.1亿元,增长25.6%。其中国税组织各项税收6.4亿元,增长49.6%;地税组织各项税收7.7亿元,增长10.9%。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25.8亿元,增长0.26%;林业产值1.6亿元,增长10.7%;牧业产值36.2亿元,增长35%;渔业产值39.9亿元,增长3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亿元,增长6.7%。 种植面积: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0.4万亩,比上年增长1.6%。其中水稻31.1万亩,增长0.42%;玉米83.7万亩,下降1.01%;大豆21.6万亩,增长30.8%。油料种植面积2.4万亩,增长94.42%;蔬菜11.7万亩,增长2.4%。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60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水稻产量13.4万吨,下降4.8%;玉米产量38.1万吨,增长5%。蔬菜总产量48万吨,增长2%。水果总产量24.2万吨,增长13%,其中苹果产量17.3万吨,增长39%。全年生猪饲养量139万头,下降0.5%,其中存栏53.7万头,下降0.65%,出栏85.3万头,下降0.4%。黄牛饲养量8.6万头,下降1.3%。家禽饲养量6480万只,增长10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9.1万吨、7.2万吨和0.2万吨,增长62%、32.8%和下降5.8%。 渔业:完成水产品产量46万吨,增长14.7%,海水增养殖发展到90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31亿元,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4%,杂色蛤为主的滩涂贝类新增10万亩,发展到5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12亿元。海参增养殖面积新增2.3万亩,发展到19.3万亩,产量10000吨,产值13亿元。其中港养11万亩,产值7亿元。以苗种繁育为主的设施渔业发展到120座,新增育苗水体6万立方米,总水体达到64万立方米,育苗总水体占大连市育苗企业的1/4,育苗企业110家,生产各类海珍品苗种1500亿个单位,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21%。仅海洋村就投产10万立方米水体进行贝类育苗,年可繁育400亿粒贝苗,成为亚洲最大的优质贝苗繁育基地,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林业:全市共完成植树总株数2600万株,造林10.5万亩,全市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3%。全市新建生态文明村30个,绿化道路280公里,绿化生态河110公里,建设海防林基干林带17.5公里,水源安全林、板栗造林4.2万亩,荒山造林及其它造林5.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建设生态蚕场6万亩,完成林改面积16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5%。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果,以建设大营蓝莓、阳光农业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扶强做大20家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了龙头企业和现代示范基地带动作用。今年新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0个,投资额达3亿元。围绕农产品五大基地十条产业链,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0个;全市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0家,带动农户超过17万户;增加农村家庭项目1万个,家庭项目率达到80%,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新增农民经纪人50人,新增农产品出口基地15个。全市今年新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19个,获批12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确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4个。 科技兴农: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23个(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万亩,推广地膜覆盖两茬生产3万亩,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90万亩,推广使用控害灯240台,脱毒马铃薯应用技术3万亩,完成种猪改良1.4万头,冷配母牛7500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农田基本建设:农建共完成土石方2629.5万m3,使用人工231.4万工日,机械车工9.08万台班,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51项;新建小型水源工程404项,超计划指标102项。新增灌溉面积0.9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7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万亩,超计划0.5万亩。新修堤防27公里,加固堤防9.1公里,河堤绿化93公里。完成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修复以朱隈灌区为主的渠道水毁工程256处,10.7公里,河堤123处,28.6公里;完成永记灌区东西干渠节水改造长度5.9公里,建筑物30座;完成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12项,使0.8万人口从中受益。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8.7亿元,增长5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6亿元,增长67.3%;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5.7亿元,增长33.8%;股份制企业完成118.8亿元,增长66.2%;其他经济类型完成16.6亿元,增长32%。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154.8亿元,增长46.6%;重工业完成产值113.9亿元,增长67.8%;完成出****货值98.8亿元,增长47.6%。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仍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共实现总产值186.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3%。三大行业分别实现总产值96.7亿元、30.9亿元和58.6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5.9%、11.5%、2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61.5亿元,同比增长56.4%,产品产销率为97.3%。 企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4.3亿元,增长62.4%,实现利税总额13.5亿元,增长14.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下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