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庄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庄河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东北振兴、沿海开放、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历史机遇,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工业增加值87.3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同比增长31.5%。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1.4:45.5:3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9%、37.7%、44.4%。按户籍人口平均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330元,比上年增长25.8%。 财政税收: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在全部收入中,市本级收入10.8亿元,增长130.9%。地方财政支出18.2亿元,增长58.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4亿元,增长17.4%。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国税、地税各项税收合计为11.2亿元,增长41.2%。其中国税组织各项税收4.3亿元,增长35.6%;地税组织各项税收6.9亿元,增长44.9%。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农业产值24.9亿元,增长19%;林业产值1.5亿元,增长12%;牧业产值29.6亿元,增长25.8%;渔业产值32.2亿元,增长1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亿元,增长4.3%。 种植面积: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8万亩,比上年增长6.7%。其中水稻31万亩,增长8%;玉米84.7万亩,增长9.4%;大豆16.5万亩,增长11.5%。油料种植面积1.2万亩,下降14.3%;蔬菜11.4万亩,下降6.6%。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58.1万吨,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水稻产量14.1万吨,增长21.6%;玉米产量36.3万吨,增长13.1%。蔬菜总产量47.1万吨,下降3.3%。水果总产量21.4万吨,增长18.9%,其中苹果产量12.4万吨,增长18.1%。全年生猪饲养量115.4万头,下降15.5%,其中存栏44.6万头,下降19.9%,出栏70.8万头,下降12.5%。黄牛饲养量8.8万头,下降1.1%。家禽饲养量5267万只,增长28.8%。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6.2万吨、7.2万吨和0.23万吨,增长7.3%、5.9%和下降23.3%。 渔业: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8.7万吨,增长10.8%,海洋捕捞产品产量11.2万吨,增长2.8%。海水增养殖面积达87.7万亩,增长16.9%,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0万亩,海参增养殖面积17万亩。全市新上以苗种繁育为主的设施渔业12座,新增育苗水体5万立方米,总水体达到58万立方米,育苗企业103家。 林业:全市共完成植树总株数3050万株,造林12.5万亩,全市造林平均成活率90%以上。全市新建生态文明村35个,绿化道路68条450公里,完成英那河等已治理河段的生态河绿化100公里,完成荒山及补植造林7.2万亩。新增封山育林10万亩,累计封山育林16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 农业产业化: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是全省拥有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最多的县级市。建设了一批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其中超千万元项目达15个,又有2家企业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有18万农户进入产业链,农村家庭项目率达到85%以上。新增有机食品7个,总数达40个;新增绿色食品10个,总数达39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总数达25个;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65万吨。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22个,会员4.5万户,带动农户12万户,新增农民经纪人100名,在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5个农产品销售处。 科技兴农: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共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0个(项),大力推广农业十大增产技术。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推广地膜覆盖两茬生产2.5万亩,推广新型大豆种衣剂4万亩,推广水果套袋7亿个,其中苹果5.5亿个,推广使用种子磁化机280台,声波助长仪37台,控害灯525台,共举办科技培训班780期,培训14.3 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8万份,送科技书刊6万册,播放农业科技专题电视节目102次,放科教影750场,观看农民达3.7万人次。 农田基本建设:全市完成农建土石方2870.2万m3,总投资30440.8万元,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66项。耕地改土1.5万亩,新增保护地2万亩,其中暖棚0.9万亩,冷棚1.1万亩,新建畜牧小区24个。完成拦河闸坝11座,方塘24座,改造塘坝7座,提水站11座,新增蓄水能力54万m3,新增灌溉面积0.9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9万亩,干支渠防渗61公里,田间防渗26.3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94万亩。新修堤25公里,加固堤防8.9公里,疏通河道55公里。除险加固水库6座,农村饮水工程12项。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5亿元,增长53.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增长231.4%;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5.4亿元,增长26.9%;股份制企业完成67.2亿元,增长72.3%;其他经济类型完成13.3亿元,增长80.5%。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101亿元,增长39%;重工业完成产值66.5亿元,增长81.1%;完成出****货值65亿元,增长48.9%。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仍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共实现总产值11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三大行业分别实现总产值58.1亿元、28.2亿元和32.6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4.7%、16.8%、1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56.6%,产品产销率为96%。 企业效益:规模工业效益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7.1亿元,增长53%,实现利税总额11.7亿元,增长18%,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增长3%。 企业单位数: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户,比年初增加73户。其中:国有企业3户,集体企业4户,股份合作企业1户,股份制企业164户,外商及港澳台企业62户,其它经济类型44户。 四、能源、环保 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 ,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5.9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与上年持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5.1%,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取用新水量138.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