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大连市金州区统计局

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99万平方米,增长40.9%。商品房销售面积107.6万平方米,增长1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4.3万平方米,增长17.3%。商品房销售额38.5亿元,增长24.9%,其中,住宅销售额36.8亿元,增长35.1%。二手房市场成交4197宗,比上年下降27.5%;成交面积43.3万平方米,增长10.7%;成交额6.2亿元,增长1.6%。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公路里程:全区乡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575.2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其中,国道90.3公里;省道16.1公里;县道195.5公里;乡道273.2公里。按国土面积计算,乡级以上公路密度为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53.5公里,比上年增加了3.7公里。拥有乡以上公路桥梁251座7127.6延米,比上年增加14座185延米。

交通运输:全区公路货运量3971万吨,增长15.0%,其中,个体2342万吨,增长12.0%;公路客运量1998万人,增长10.0%。公路货运周转量10.0亿吨公里,增长12.0%,其中,个体7.4亿吨公里,增长9.0%;公路客运周转量2.9亿人公里,增长12.0%。

邮政电信:邮政部门完成业务总量4244.3万元,增长18.4%。处理各种函件88.2万件,包裹5.9万件,国内汇票22.3万笔,特快专递12.9万件,订销报刊杂志581.5万份,其中报纸554.2万份。电信部门完成业务总量1.95亿元,增长8.3%。IC等公用电话发展到1.6 万户,因特网用户达到4.6万户。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6.7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5.4万户。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商业0.7亿元,增长9.9%;集体商业0.4亿元,增长12.0%;私营和个体商业62.4亿元,增长19.3%。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61.0亿元,增长17.2%;餐饮业14.7亿元,增长23.8%。按商品类别划分,吃品零售额34.7亿元,增长18.7%;穿品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8.2%;用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8.2%;烧品零售额2.0亿元,增长17.9%。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9.5亿元,比上年下降4.2%。

商业设施建设:“百村十镇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到年末,全区拥有农家店156个,农资店60个,农家店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农资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商新玛特金州超市、金州安盛休闲购物广场、大商新玛特金州购物广场、大连恒利丰商城等商业大项目已陆续开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上缴税金0.3亿元,吸纳劳动力6300人。

七、外经外贸、旅游

利用外资: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0个。签订合同外资总额2.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1.75亿美元,增长43.4%。在利用外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占85%,尤其是初级制造业依然是我区外商投资的主要产业。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公司落户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投资额达到2950万美元。

对外贸易: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21.3亿美元,增长15.4%,实现贸易顺差7.9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额达到14.6亿美元,增长16.3%;自营进口额达到6.7亿美元,增长13.7%。

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17.9%和23.5%。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3140万元,旅游项目投资3.6亿元。莱茵海岸度假村和金州滨海新区开发项目年内举行了奠基仪式,成功落户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大黑山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挂牌。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新馆项目举行了开馆典礼。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大连樱桃节,金州大樱桃喜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八、金融 保险

金融:到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3.0亿元,比年初增长13.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32.2亿元,增长1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0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其中,短期贷款58.9亿元,下降3.1%;中长期贷款33.5亿元,增长18.8%。存贷比为46.8%。年内,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货币净投放7.3亿元。

保险:各项保费收入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1亿元,增长46.4%;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22.3%。各项赔款支出1.4亿元,增长71.2%。未决赔款0.3亿元,增长10.6%。

九、科技、技术质量监督

科技立项: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1项,其中工业82项,农业53项,社会事业16项。确定区级科技项目68项,拨付研发资金1720万元,增长27.4%。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申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计划22项,有3个项目得到立项,获得资金150万元。

科技成果:全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3项,其中工业项目10项,农业项目3项;有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1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组织5个项目参加省、市科技进步奖评审,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金科科技培训服务中心研究的大樱桃贮藏保鲜与栽培技术已通过大连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99件。

高新技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4亿元。由傅氏集团承建的工业孵化器主体工程已竣工,内部的通信系统、网络系统以及会议系统已完工,试验厂房已建成,我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

民营科技:年内新增民营科技企业6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5家。实现技术贸易交易额1763万元,比上年增长41.5%。

科技普及: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全年共组织科普大集20次,广场宣传40次,知识讲座80余次,报告会20余次,科普文体活动30多场,知识竞赛10多场,全区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率85%以上,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率达90%以上。我区被授予“辽宁省科普工作示范区”称号。

技术质量监督:年内,我区增添了“鹏鸿”牌细木工板和“瑞泽”牌乙草胺乳油两个中国名牌;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经过培育已经开始申报辽宁省名牌产品,另有7个省名牌产品正在准备复审确认。

完成企业标准备案64家117个,标签备案48家233个,组织机构代码新注册1143家,年检2571家,商品条码注册24家,续展45家。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12项。

完成计量器具检定3.6万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7806台(件);共检验锅炉383台,压力容器267台,钢瓶2.1万只,无缝气瓶430只,校验安全阀13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