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2-04 大连市甘井子区统计局

教育民政卫生

2004年,我区民政战线广大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为大大连和我区绿色主城区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我区以落实低保新政策为重点,使社会救助体系在“多元化救助”中不断完善。截止年底,发放最低保障金和临时救济金共计74788户次,159224人次,1861.76万元。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为重点,使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公开、公正”中圆满完成。以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为重点,使社区建设在实施“新体制”中得到全面规范。今年我区社区建设主要是在“总结、规范、指导和投入”四个方面上下功夫。首先,通过总结调查,出台了社区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次,加强指导,推动我区社区建设上新台阶。,第三,加大了社区建设各项资金投入力度。我区将从2004年起社区建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为社区建设的软、硬件投入提供坚强的支持。与区财政联合印发《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补贴和办公经费标准的工作意见》,按职务、层次等标准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从11月起全区社区工作人员补贴从每月370元提高到800元。第四,推动社区服务深入开展。通过制定、实施《五个好社区建设标准》,找准社区岗位开发重点,创造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助,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活动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到目前,各街道和社区以家政服务为主创办的服务网点达390余个,开展的服务项目500余项。通过社区服务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解决下岗、失业人员230余人。构建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的为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规范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深化福利事业体制改革,我们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不断推进社会福利机构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覆盖全区的居家养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网络化和社会化为老服务格局。在各街道建立了15个“家庭养老院”服务中心,在社区居委会成立了90多个“家庭养老服务站”,健全了“家庭养老”的组织机构。加大福利机构建设力度,不断规范福利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到目前,全区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由去年的34所(其中民办27所)增加到今年的42所(其中民办35所),床位由去年的3154张增加到4189张,比去年增加1035张床位。以巩固双拥模范区为重点,全面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一方面紧密结合驻军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拥军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兑现优抚政策。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完成了街道合并后重点优抚对象属地化管理工作。对镇、街优抚专干进行了优抚政策培训,制定了定补抚恤发放标准,对优抚工作实行了微机化管理。

2004年,我区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卫生政策,以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完善了疫情报告体系,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认真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乡镇地区医院改革、城市化后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以及爱国卫生各项工作,为“现代化绿色城区”和“大大连”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科学部署,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面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面做好卫生监督工作。2004年,区卫生系统先后组织了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禽类肉制品卫生监督检查、托幼园所食品卫生整顿、民工职业健康保护专项整顿等24次大规模集体监督执法行动。出动卫生监督员2,285人次,监督车辆339次,行政处罚1,135起,其中警告并限期改进556起,取缔23起.认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区计免儿童服脊灰糖丸17,462人次,接种百白破疫苗16,600人次、麻疹疫苗4,356人次,乙肝疫苗14,781人次,接种率均达100%。另外,接种乙脑疫苗13,080人次,接种率为96.62%;接种流脑疫苗14,881人次,接种率97.55%。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开创医政工作新局面。强化医政管理,加大医疗市场整顿力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区城市街道已建立了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较大的城市街道增设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和乡镇医院机构改革、城市化后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做好城市化后卫生体制改革以及7所乡镇医院改革工作。扎实有效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组织创建“健康城市”、“健康医院”、“健康街道”工作。今年大连市正式加入建设“健康城市”之列,各地区相继开展项目试点。我区积极响应政府承诺和号召,以“健康医院”为试点,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街道”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认真搞好除“四害”工作。

城乡基础建设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4年,全区城建工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城乡建设工作稳步发展,全区新增公共绿地14.25万平方米;栽植各种树木51.6万株,其中大树4.6万株、模纹及绿篱33.2万株;栽植花卉62余万株,铺种草坪12万平方米。共维修各种道路265条、总面积8.9万平方米、铺设水泥方砖步道3.3万平方米。完成了一批光明工程和镇(街)“四个一”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我区城市环境水平,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提前完成市、区重点建设工程。全部完成全年的树木栽植任务和绿化建设工程。结合沈大铁路沿线整治,完成了沈大铁路沿线南关岭段5万平方米空地的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了丰收路、城建技校路和海北路新建绿化工程建设任务及部分公园的树木栽植,轻轨沿线、机场路等路段的树木和绿化效果得到了充实提高,全区绿化工程圆满完成。道路改扩建工程在镇改街新的管理体系运行的转型时期,继续通过开展以“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屏障建设、环境治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四个一”工程建设,来推进我区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完成了大连湾宋棉路等16条道路的拓宽、改造建设;新建了辛寨子由家钟楼公园等广场(游园)。全面落实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工作。实地调查摸底,科学测算城维费。承接新体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各街道城市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维护作业市场化工作取得成果大连湾街道按照城市化的要求,成立了34人的专业队伍,对6.5公里长、12万平方米的马大线进行全线保洁,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市容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两线”等部位的脏乱差问题,使城区“净起来”。从“清垃圾、除死角、整秩序、治环境、洁市容”五个方面着手,对广告牌匾、施工工地、违章临建、占道经营等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共出动各种机械车辆9000余台次,清理整治路街50余条;清除各种垃圾和“白色污染”4.3万吨,使全区市容市貌有显著改观。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全区253个建筑施工企业已完成施工面积369万平方米,施工产值30.9亿;竣工面积47万平方米,竣工产值9亿;施工产值预计年底达50亿。按照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开展进场钢筋的专项监督检查,共抽查钢筋800余组;对35个单位工程使用的“地条钢”清退出场;受理工程质量投诉50件,处理完成40余件。完成了全区158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2家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年检工作;在辖区内全面实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属地化管理,共办理监督手续项目部165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1个、单项工程安全许可证112个;三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共进行10次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共检施工企业124个,单项建筑工程537个。及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